双溪东入浙,终日坐危舟。流水远明目,小篷低压头。
烟村鸦入暮,江国雁宾秋。一片凄凉景,安排独客愁。
猜你喜欢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niǎo)娜春无力。门外草萋(qī)萋,送君闻马嘶(sī)。画罗金翡(fěi)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正是暮春时节。梦中,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空楼相忆,思妇徒盼离人归来。
参考资料:
1、徐庆宜选析.唐宋词三百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页.
2、袁行霈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6-47.
3、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22-23.
玉楼:楼的美称。袅娜:细长柔美貌。春无力:即春风无力,用以形容春风柔软。萋萋:草茂盛貌。画罗:有图案的丝织品,或指灯罩。金翡翠:即画罗上金色的翡翠鸟。香烛:加有香料的烛,亦是对烛的美称。销成泪:蜡烛燃烧后垂下的蜡滴比作眼泪。子规:即杜鹃鸟,常夜鸣,声音似“不如归去”。
这是温庭筠组词《菩萨蛮》十四首的第六首,表现思妇在玉楼苦于思忆而梦魂颠倒的情景。综观全词,起两句为入梦,结两句为梦醒,“门外”两句为梦中幻景,“画罗”两句为梦时衬景,从室外写到室内,由梦前写到梦后,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兼有幽深、精绝之美。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首两句点明时间、地点和诗歌主人公的身份。一句“玉楼明月长相忆”,即将全词笼罩在一片离情别绪的氛围之中。柳丝袅娜,正是暮春时节,闺楼中的思妇,在明月之夜,正在苦苦地思忆着远方的离人。楼如白玉,楼外垂柳摇曳,并且在明月朗照之下,景象非常清幽。春风沉醉,这应是春情生发的大好辰光,此景是思妇所见,却教她顿生悔恨之情。“春无力”三字描写春柳柔媚,反衬了主人公相思之久且深,暗示思妇的痛苦不堪、心神恍惚而无可奈何的情态。
“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三四句进一步叙述当日送行场面,萋萋的芳草、萧萧的马鸣,是声色的结合,加重了离别的氛围。这应是思妇长久思忆而神魂飘荡中出现的梦境,是思忆当初送别情节在梦境中的再现,此种依依惜别的刹那情景,最是离人梦绕魂牵、永不会忘却的。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过片写眼前事,从室外移至室内,写玉楼中的长夜思念:罗帐上绣有一双金色的翡翠鸟,芳香的蜡烛融为滴滴的蜡泪。这是一个环境幽美.陈设富丽的地方,可“泪”字却已暗示出了女主人公生活中的不幸,而一个“销”字尤见漫漫长夜思妇难眠之孤寂。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最后一句转写梦,似乎矛盾,然矛盾中自有道理。或许在空楼相忆时的词中人本已入梦,并梦见了当时送别的情景,这样更能体现相忆之久。以景铺叙,窗外残红飘落、子规啼血,窗内残梦凄迷、哀思绵绵,此句以“花落子规啼”的凄迷景色,映衬人在梦中的痛苦情怀。
全词描绘了远离人的悠悠行远,闺中人的脉脉多情,无论是“玉楼明月”的幽寂,“柳丝袅娜”的清柔,“画罗金翡翠”的凄迷,还是“花落子规啼”的哀艳,皆是闲闲流转,景真情真,一派自然,读来意味深长。
山居好,山居好,斸月锄云种瑶草。泠泠碧涧响寒泉,蔌蔌落花风自扫。
西过危墙复转东,浅苔荒径送微风。沿溪弱柳参差绿,夹岸夭桃深浅红。
几片白云归远岫,数家茅舍傍牛宫。春来万物皆舒郁,惟我穷途不暂通。
关门一线带全辽,断续云山引使轺。短草春深能长少,冥鸿天外欲归遥。
烟台历映城闉密,汉陌平连猎骑骄。信是力分防易弱,何时东顾隐忧消。
不为寻京尹,谁轻千里来。河声天上落,山色镜中开。
气节标南岳,词华光北台。政閒公府静,棋局与茶杯。
试把吴钩仔细看。天涯何处可栖鸾。早知荡子歌喉懒,不放秋娘泪眼干。
秦岭外,楚江平。迢迢千里水云宽。南楼只问春深浅,谁记苍山有暮寒。
为郎非白头,作牧授沧洲。江界乘潮入,山川值胜游。
暑气随转扇,凉月傍开楼。便欲归田里,抛官逐隐侯。
罢郎东出守,半路得浮舟。大旆行当夏,桐江到未秋。
云闲分岛寺,涛静见沙鸥。谁伴临清景,吟诗上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