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朝谁进林家墨,曾试龙楼凤饼新。玉砚光华云彩动,殿中书诏赐功臣。
猜你喜欢
雨来细细复疏(shū)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细细的,疏疏的,雨儿飘飘洒洒;你下又下不大,停又不肯停下。
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遮住那千峰万崖。
参考资料:
1、于北山.杨万里诗文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28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47-248
疏疏:稀稀的样子。
“千峰”句: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似有似无。
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杨万里的笔下,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他的诗中,写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别喜欢雨景,所以写雨的也不少。这些诗,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令人百读不厌。这首绝句写小雨。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
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与他的《雨作抵暮复晴》中“细雨如尘复如烟”句一样,描绘得很细,但有程度上的不同,这里写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尘似烟,而是“细细”与“疏疏”。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杨万里在《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雨景,诗说:“雨入秋空细复轻,松梢积得太多生。忽然落点拳来大,偏作行人滴伞声。”对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清代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中有“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句,说出了雨中青山的韵味。杨万里眼前的山,正带有这样的韵味,也正是杨万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叹》中也这样写道:“横看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满了喜悦。
诗仿佛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细听弃仍有,贪看立又行。
落时晨却暗,积处夜还明。
幸自漫山好,何如到夏清。
似知吾党意,未遣日华晴。
敢从乱世證姻缘,倩女坠楼犹少年。最是痴情人不解,空教侪辈至今怜。
花香爱捲帘,月淡多清暇。独自倚红楼,片片霞光射。
暮雀乱深林,昏霭愁长夜。霜冷玉琴收,小胆空帏怕。
漫向城中住,儿童不识钱。瓮头寒绝酒,灶额晓无烟。
狂发吟如哭,愁来坐似禅。新诗有几首,旋被世人传。
漆园喻桑户,郑圃称杨朱。岂无王者乐,孰与真人居。
大钧播群象,品汇盈寰区。偶然值为人,禀此七尺躯。
营营一生内,十九婴忧虞。欢爱苦不长,劳悴乃有馀。
冠裳槛沐猴,钟鼎罗爰居。三旬亮已多,百年亦奚娱。
风霜遍项颔,尘垢盈眉须。齿发谅非坚,金石犹可渝。
七十二圣君,百千亿庸愚。参差就黄土,转盼随丘墟。
安期信茫昧,松子难觊觎。何如一宿觉,大梦伸蘧庐。
陶公制哀挽,王孙却衣襦。伟哉哲人见,我心获所如。
死生固有命,寿夭讵足虞。戚戚儿女仁,毋乃曲士拘。
愿言勖明德,今古流芳誉。乐哉白云丘,万代同斯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