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山之东山之隅,龙神风物美且都。泉清树茂田膏腴,中有太古仙民居。
云是先人之故庐,龟趺千字存遗墟。右冈左林跨修途,前潭后阜开画图。
柳
猜你喜欢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一从识得性分明,懒作春池鼓吹声。
闲把六门深锁断,白莲香散水风清。
金铁呜。玉雪呜。檐外秋高风日清。苍阴落枕屏。
湘山横。湘水平。两岸暝烟孤棹停。箫声吹月明。
诗魔贵廓清,二樵挺奇逸。岷江接湘流,骚些遗音翕。
云浮山腰末之顶,水穴青崖浚于井。
孔明不死吾其归,左衽岂宜蝤蛴领。
群羌负药倍车载,螺齿钱文束囊瘿。
得花便重不便轻,肩突驼峰犹外屏。
石碉设崄鸟鼠智,铜鼓销声犬羊静。
入门蹲足唤煮茶,嚼铁相甘苦荍饼。
恐倾南海成秋雨,急唤西风作晚凉。净扫黎山须见骨,莫令楚客屡回肠。
知心独有师,相视笑莫逆。
每思共谈玄,倾倒此胸臆。
江浙遥相望,恨不生羽翼。
昨朝忽惠然,得得访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