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高楼问索居,故人湖海意何如。樽中十日平原酒,袖里三年蓟北书。
大麓夏云当槛出,石门寒雨过城疏。明朝远道空相忆,那得仍停使者车。
猜你喜欢
西来山色满城头,东望漳河入槛流。傲吏岁时频卧閤,故人风雨一登楼。
乱离王粲逢多病,著作虞卿老自愁。君到长安相问讯,谁怜五月有披裘。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mèi)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zhè)鸪(gū)鸣。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连袂: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映:《乐府》作“影”。鹧鸪: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民歌中,情歌一类数量很多。它不仅有较高的审美娱乐价值,而且也起到实际的爱情桥梁的作用。在我国西南民间,对歌的风俗自古很盛。刘禹锡谪居巴楚间的诗作中就有这种民俗的描写,这首《踏歌词》就是。踏歌是不用伴奏、踏地以为节拍的徒歌,是民歌的一种唱法。刘禹锡居夔州时创作了《踏歌词四首》,这是第一首。
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情侣,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心情。
汴渠溯复沿,自可见迟速。来时迟有粮,去恨速无谷。
有粮安计程,无谷不遑宿。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黄流半泥沙,势浅见蹙澳。千里东归船,何日下清渎。
澹澹风雨寒,长汀嚎雁鹜。将投孤戍远,四顾危樯独。
强语慰妻孥,多虞赖僮仆。到家秫已收,缀树橘始熟。
折腰无惭陶,怀遗焉愧陆。我方羡子行,送望不移目。
雪后西风砭骨寒,寒侵短鬓益彫残。冰坚泽腹砧声断,霜冷山容木叶乾。
老骥心雄尚思骋,胡羊味美为加餐。掌中珠玉珍无比,保抱提携仔细看。
厄会符阳九,沉痾阅岁三。苏卿吟漠北,庾信赋江南。
山影开晴黛,湖光接暮岚。艰危心不展,俯仰事何惭。
鞭辔停驱马,冠裳候入陵。野行回夜虎,林卧起秋蝇。
汉殿班头月,唐祠梦里灯。仙寮有佳贶,持报恐无能。
闲睡足。冰柱乱敲寒玉。簇簇庭阴嘉树绿。晚蝉声断续。
一雨藕花新浴。香破小窗幽独。重理焦桐寻旧曲。隔墙风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