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生笔有神,无惭呼小仙。一泉片石世奔走,此图挥洒仍何年。
缩来嶰谷三湘地,柴桑栗里依稀是,个中物色宁徒似。
伶伦老技痒,王孙胡不归。泉明醉眼欲盈把,浑疑风露侵人衣。
虚堂坐对意更远,九方轮扁俱天机。
猜你喜欢
落叶绝行踪,随意披疏筱。龙气动乔木,空潭无猿鸟。
猛虎毒蛇从法化,凶神百怪仰高踪。只因一念分凡圣,碍却前头蒸饼峰。
陟(zhì)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què)崔(cuī)嵬(wéi)兮,噫!
民之劬(qú)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登上北芒山啊,噫!
回首遥望那皇帝住的京城啊,噫!
宫殿那高大壮丽啊,噫!
百姓那辛勤劳作啊,噫!
遥远漫长那无止境啊,噫!
参考资料:
1、许嘉璐等.二十四史全译:后汉书第三册.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年:1671-1672页.
陟:登高。《北芒:横卧于洛阳北侧,为崤山支脉。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
顾:回头看。瞻:向远处或向高处看。
崔嵬:高大,高耸。
劬:过分劳苦,勤劳。
辽:遥远。未央:未已,未尽。
前三句如实描写人人皆有的生活经验,登高可以望远。皇宫苑囿百姓无法进去的,其宅地之广大与建筑之豪华难以想见,但登高可以一目了然。诗人登山也一定看到了老百姓破烂、窄小、拥挤的平民窟,也一定看到了熙来攘往的商店街市,但这些同诗人要表达的主题无关,并且也不是诗人登高所见最突出的印象。因为这些景象不登高也可以看到,故诗人将这些省略不写,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描写登高望远所得的最强烈的印象:帝王最崔嵬的宫阙殿阁,贵族那如连云般的宅第苑囿。这朴实的描写,为下文抒发感叹作铺垫,或者说是诗人发生感叹的物质基础。
后两句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皇帝、贵族的豪华享乐是建筑在老百姓的血汗之上!为了修建这些宫殿、宅第、苑囿,要花费老百姓多少血汗啊!
《五噫歌》在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是:(1)选材上,描写诗人登高所见最强烈的印象,突出主体,删除一切枝叶,非常凝练。(2)结构上,一句紧扣一句,一气呵成。先描写诗人动作:登山,登上高处再回头望(顾瞻),看见“宫阙崔嵬”,感叹“民之劬劳”。如同电影剪辑一样形象、直观、合乎逻辑。(3)语气上,每句结尾都用一个感叹词“兮”,每句终了,又有一个“噫”字停顿,表现出一言难尽、欲言又止、满腹忧愤、无穷悲痛的感情,很有独创性。清代张玉彀在《古诗赏析》中评此诗:“无穷悲痛,全在五个‘噫’字托出,真是创体。”(4)构思上,《五噫歌》即事兴情,并非拼凑字句作文章。何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五中说写诗词有“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克自已”的情况。梁鸿由于出身家贫,亲自耕织,了解人民苦难,所以看到帝王“宫阙崔嵬”时“弗克自已”,想到人民的苦难,深刻揭示了一种社会现象的本质。
重凿琼波弄酒船,翠珉英藻更相鲜。
从兹春意无销歇,长似山阴癸丑年。
海边城北最高峰,岭外浮图第一宫。落叶扫空春乍至,浮云捲尽日方中。
登高已幸容邹湛,向暖那应笑郝隆。收拾物华壮归色,囊中不是去年穷。
头颅如此,幸本来面目,差能依旧。故我今吾形问影,媚骨几时消透。
客路栖皇,僧邻拣买,猿鹤窥空臼。江湖满地,水乡仍傍云岫。
有涯生遣何凭,庄严七宝,倾倒修楼手。举似苏辛羌柳派,鱼掌两难兼有。
梦境迷离,神山缥缈,风受来舟否。碧窗凌乱,夕阳红恋衰草。
烽烟一夕逼南畿,痛绝孤臣泪血挥。十族可堪同蔓草,九重亦自愧麻衣。
金川燕子飞还出,玉垒龙孙去不归。祠宇高皇幸邻近,一抔钟阜共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