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浅春晖恋,仍淹九万程。风尘过逆旅,逢掖守诸生。
旧学潜心富,新诗彻骨清。远来君自见,多是为同声。
猜你喜欢
天藏物启有灵根,玉乳银浆岂易分。
净鉴当空寒自照,流珠落涧远先闻。
润生冉冉双林雨,香出蒙蒙一井云。
今日石鱼行酒地,次山重为勒铭文。
盗道空闻古有名,公然临水逞戈兵。弹如暴雨忽齐下,命寄孤舟肯放行。
危难转安凶吉定,乱离真觉死生轻。更从痛后思当日,魂梦迷茫屡暗惊。
浮云日万里,空复滞燕台。朋好宁相负,音书自不来。
吾惭歌凤侣,君等卧龙才。怅望青山里,蔷薇几度开。
平生经济学,半世苦为儒。弧矢怀初志,山河忆旧居。
尘埃淹岁月,风雪老髭须。安得归来好,相携读父书。
浓绿分张暑不侵,闲摊阁帖酒馀临。眼光未被阳光夺,全仗檐牙数尺阴。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fèn)朝来鹊喜声。
月落星稀眼看东方就要发亮,一夜未睡孤灯还摇曳着昏光。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朝来鹊喜声。披起衣服走到门前急切探看,恼恨那报喜的鹊声把人欺谎。
参考资料:
1、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石家庄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571-572页
2、尚永亮.唐诗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591-592页
梦难成:指辗转反侧,不能成眠。
不忿:不满、恼恨。一作“不问”。鹊喜声:古人认为鹊声能预报喜事。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述环境并叙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整体氛围。月落星稀,月亮已经快要不见了,天马上就亮了,星星也非常稀少,这样的夜色并非心旷神怡,却有着一种挥之不尽的忧愁和伤感。然后诗人将视角由窗外逐渐移向窗内,一盏孤灯和不能入眠的女主人公兀自相对。诗人并未直接诉说女主人公的不眠是因思念的缠绵,而是从侧面描写“月落星稀”的天色,以及女子深夜不眠的场景,所以就多了一些委婉曲折之致。“孤灯”,说明了众人皆睡而女子独醒,暗示女子必是心有所思。“孤”字更是对女子孤寂的心境起到了深刻的暗示作用。
上面的两句可谓静之极矣。万篇俱寂,众人都沉醉在梦乡之中,只有一个满怀心事的女子独自醒着。到了第三句,写了一个动静之间的转折:女子起身张望动作。“不忿朝来鹊喜声”,原来,是黎明时分勤快的喜鹊飞到门前树枝上,那声音让女子误以为是郎君归来。一刹那的惊喜随即转为恼恨,因此对喜鹊“不忿”起来。不忿,是一个十分口语化的词,女子那一刻的恼恨是没来得及掩饰、自然而然产生的,因此用口语来表现,就比雕琢过的书面语更传神、更贴切。在这一瞬间仿佛能看到女子皱起的眉头,或者嘟起的小嘴。其实,这罪过不是喜鹊的,女子的不忿,表面是怨恨喜鹊让自己空欢喜一场,实际上是对迟迟不归的郎君的痴怨,对自己独守空房、在相思之苦中煎熬的气恼。儒家传统的诗教讲究“怨而不怒”,方不失“温柔敦厚”之旨。此诗这种表里两面的写法,恰是这种旨趣。
这首诗借助景物和氛围来暗示情绪,使得情绪的幽深缓缓展开。前两句用有着一致意味的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用人物动作和心理的描画,使得诗意活动了起来,由“静”而“动”,再转入“静”,在结构和意蕴上都起了波折,有了变化,整首诗就此生动完整起来,添了许多“生气”。诗人用清新朴实的语言,把一个闺中少妇急切盼望丈夫归来的情景,描写得含蓄细腻,楚楚动人,令读者读了之后,自然对她产生深厚的同情。这首诗尾句不仅带着口语色彩,充满生活气息,而且在简洁明快中包容着丰富的情韵。诗人作了十分精炼的概括,把少妇起床和后来恼恨的原因都略去不提,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这样诗意就变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仙云缥缈,三五银蟾,无限清光皎皎。绿绮传心,红绡有意,相见两情倾倒。
懊恨知多少,恨黄鹂隔院,珠喉弄晓。猛可地、一声去也,玉佩犹鸣,香车顿杳。
待欲学韩凭,粉蝶轻盈,梦儿空绕。细想有何留恋,枝上桃花,已入东君怀抱。
无计神伤,有怀肠断,浪说王孙芳草。已被多情恼,倘情根不断,韶华易老。
最好是、拈花微笑。何须惆怅,几番谱尽相思调。者春梦、何曾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