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封八九十层,松盖百千万尺。塔顶一双鹤栖,溪边两行虎迹。
猜你喜欢
萍梗才糊口,爬沙亦畏涂。悠然三径地,有此百金躯。
乘兴聊吟笔,无弦且槁梧。幽居喜客醉,未遣秫田芜。
我爱山居好,乾坤自一丘。牡丹新富贵,杨柳旧风流。
妇喜醅新熟,儿誇麦有秋。人生行乐耳,身外更何求。
罗帐薄。缥缈绮疏飞阁。红地团花金解络。香囊垂四角。尽日春风帘幕。谁见绿屏纤弱。云压枕函钗自落。无端春梦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xiá)。
翠辇(niǎn)不来金殿闭,宫莺(yīng)衔出上阳花。
天津桥下春水浸润着红霞,如烟细柳微风中拂岸倾斜。
车辇不再来金殿久已关闭,莺儿飞出衔着上阳宫中花。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692
风丝:微风。
翠辇:皇帝乘坐的车子。这里借指皇帝。宫莺:泛指宫中所栖之鸟。上阳:上阳宫,唐高宗时建造,在洛阳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桥附近,高宗常居此听政。
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荡。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减当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旧,人非昔比。透过茂密的树丛向北望去,尽管昔日高大威严的宫殿至今犹存,可是,那千官扈从、群臣迎驾的盛大场面,已不能再见到了。宫殿重门紧闭,画栋雕梁也失去了灿烂的色泽。当年曾经是日夜欢歌的上阳宫,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宫莺衔着一片残花飞出墙垣。面对着这番情景,诗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叹万千。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言史事,不发议论,静观默察,态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这种看似冷静客观的描写中,蕴藏着作者吊古伤今的沉郁的感情。诗的一、二两句,作者先绘出一幅津桥春日图,明媚绮丽、引人入胜;三、四句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岁岁春天重临,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写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全诗处处切合一“望”字。“金殿闭”是诗人“望”中所见,但苑内的凄凉之状,毕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宫莺不堪寂寞,飞出墙外寻觅春光,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里凄凉冷落的景象。这一细节,是诗人“望”中所见,因而落笔极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达了作者难诉说的深沉感叹,含而不露,淡而有韵,堪称全诗中精彩的一笔。
侧闻中塘好,曾赋劝游篇。
凌江入枉浦,聊复信所传。
化工保作强,耿耿不自怜。
山山高相映,坞坞曲相穿。
林光百道合,花气十村连。
风迎乱駊騀,日送交婵媛。
天回徂阴后,地转升阳前。
初如别逃秦,疏附耻独贤。
又疑未兴周,掩拥欣俱全。
惜哉见之晚,重寻畏彫年。
一省三叹息,十步九折旋。
诗家诧梅事,槁乾陋肥鲜。
常於寒角晓,爱彼明冰悬。
疎枝涩冷艳,小窗露孤妍。
吟悲炙留嗛,句喜珠离渊。
忽兹过众甫,欲彀羞断弦。
无以寄美人,千室炊暮烟。
明朝指行处,雾雨空迷田。
因树园成迟客过,新篁细草乱坡陀。举头明月扬州近,入眼春光海国多。
古堞悲笳连斥堠,高堂清酒共弦歌。乱余池馆斯为盛,日暮轩车奈乐何。
听钟投宿入孤烟,旅馆寒灯照不眠。竹里江梅寒未吐,平台宾客有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