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亲来从军,谁无树功心。激昂在将帅,赏罚贵必谌。
千金买马骨,龙媒岁三临。将军重壮士,谁道无孟任。
师行失纪律,安能制敌侵。不见南阳叟,七纵还七擒。
猜你喜欢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萧条清万里,瀚(hàn)海寂无波。
由于大汉无灭匈奴之计策,至使匈奴进犯至渭桥。
离长安不远的五原,就驻扎着胡人骄悍的兵马。
将士们受命西征,大军横行于阴山之侧。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4-176
大汉句:谓中原汉族政权对付匈奴实在没有办法。大汉:汉朝,实指唐朝。中策:中等之策。渭桥,汉唐时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
五原:唐郡名,在今陕西定边县一带。史称颉利曾建牙于五原之北,常骚扰唐边境。
“大汉无中策,匈奴犯渭桥”此诗一开篇借用汉武帝历史典故、借汉喻唐的修辞手法,以铺叙方式描绘出一幅大汉无中策、匈奴侵犯入境的景致,加倍形容战况非常危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无中策”、“犯渭桥”起烘托气氛之意,点明题旨,升华主题,为下文作铺垫。
“五原秋草绿,胡马一何骄”紧扣上文,主要介绍战况相当危急,战事一触即发,讲述匈奴驻扎离长安不远的五原,以“秋草绿”“一何骄”突显匈奴趁草茂马壮之时侵犯中原,直逼都城长安。
“命将征西极,横行阴山侧”描绘一幅战将们受命西征、报家为国的壮丽景致,明写汉军战将西征,横行阴山,实则写贞观三、四年间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出征平定突厥离叛之事。
“燕支落汉家,妇女无华色”借用汉使骠骑将军的典故,写汉军征途所向无前,恃勇锐冲锋出战,大败匈奴军,让匈奴人叫苦连天,暗寓出诗人歌颂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突厥离叛的煌煌武功,与此同时,以借古鉴今为警戒,提醒唐玄宗要重视边防。
“转战渡黄河,休兵乐事多”讲述汉军渡黄河、临瀚海、战胜休兵后,胡汉人民处处平安无事,突显出战争残酷与和平民安的鲜明对比,抒发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描绘出一幅平息匈奴侵犯、百姓安乐如瀚海无波的景致,而“萧条”、“清”、“寂”、“无波”点染出边塞秋景,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萧煞悲凉之意,起到照应上文,着重渲染出诗题“塞”,渲染气氛,制造声势。“犯渭桥”、”“征西极”、“乐事多”,是全诗的脉络。
此诗声声实在,句句真情。诗意具有飞扬跋扈、迅猛阔大的气势,又充溢着边塞秋景萧煞悲凉之意,表达出诗人对唐太宗委任李靖等名将平定匈奴离叛的祝颂之意,也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茫茫大碛吁可嗟,暮春积雪草未芽。
明月如霜照白骨,恶风卷地吹黄沙。
驼鸣喜见泉脉出,雁起低傍寒云斜。
穷荒万里无斥堠,天地自古分夷华。
青毡红锦双奚车,上有胡姬抱琵琶。
犯边杀汝不遗种,千年万年朝汉家。
极目望空阔,马羸(léi)程又赊(shē)。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马羸:形容马瘦弱、疲惫。赊:远。因马慢而觉路远。
窟kū:汇集之处。斯:这样。役:役使;差遣。被(名利)所累。争不:怎不。
为国劳戎事,迢迢出玉关。虎帐春风远,铠甲清霜寒。
落雁行银箭,开弓响铁环。三更豪鼓角,频催乡梦残。
勒兵严铁骑,破虏燕然山。宵传前路捷,游马斩楼兰。
归书语孀妇,一宵私昵难。
匣里干将午夜鸣,碧油幢下梦魂惊。
沙场燐火风吹起,半在骷髅眼底明。
平沙细草散羊牛,几簇征人在戍楼。忽见陇头新雁过,一时回首望南州。
北风猎猎衰草黄,边马壮健边人强。马嘶风劲角弓响,射断天边鸿雁行。
惊沙乱起愁云变,人马相闻不相见。单于夜半末归庭,昭君空抱琵琶怨,泪雨湿花香满面。
羽书飞奏汉明光,诏护诸军出塞场。捲甲夜趋邀虏骑,弯弧秋净射天狼。
黑山戍外云光白,青海城边日色黄。沙漠未清心不死,梦中犹逐左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