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渚秋潭不可寻,回头城郭碍高林。但知自白三分鬓,更与谁论一寸心。
红粉泪痕消片玉,故人情分重千金。临岐不忍醒时别,一任玻瓈酒盏深。
猜你喜欢
太守无堪久借留,君王恩礼与升州。亲舆自可时来往,渔唱犹能数献酬。
风色得经扬子渡,月明知在海棠洲。北山楷木今成列,独傍师门想见丘。
凌晨寒日弄辉辉,我旆东来子旆西。对此销魂两无语,恨初相遇一何稽。
梅花可惜空随驿,鸥鸟多应不下溪。犹有往来鱼与雁,好将诗什当书题。
紫案焚香拜敕黄,无因久借盖公堂。不堪落日离魂断,赖有薰风引梦长。
吹律渐知寒谷暖,卖浆曾值暑天凉。他年果若成功去,乞取南阳作邓王。
谁信金陵刺史肠,曾怀珠玉夜光芒。一尘侍从才虽短,双奉君亲日更长。
得郡免营三釜粟,过都容捧万年觞。遥知南北相望处,风在檀栾月在棠。
月日,愈再拜:天地之滨,大江之濆(fén),有怪物焉,盖非常(cháng)鳞(lín)凡(fán)介(jiè)之品匹俦也。其得水,变化风雨,上下于天不难也。
其不及水,盖寻常尺寸之间耳,无高山大陵旷途绝险为之关隔也,然其穷涸(hé),不能自致乎水,为獱(biān)獭之笑者,盖十八九矣。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然是物也,负其异於(yú)众也,且曰:“烂死于沙泥,吾宁乐之;若俯首贴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视之若无睹也。其死其生,固不可知也。
今又有有力者当其前矣,聊试仰首一鸣号焉,庸讵(jù)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知其在命,而且鸣号之者,亦命也。
愈今者,实有类于是,是以忘其疏愚之罪,而有是说焉。阁下其亦怜察之。
某月某日,韩愈再拜(书信用语,表示自谦):天池的边上,大江的水边,传说:有怪物存在,大概不是平常鱼类水兽等动物可以比得上的。它得了水,就能呼风唤雨,上天下地都很容易。
如果得不到水,也就是寻常所见的那种形状,不用广阔险峻的高山土丘就能把它困住。然而它在没有水的时候,不能自己造出水来。它们十次有八九次被獱獭(一般的水兽)之流嘲笑。如果碰到有力量的人,可怜它们的窘境而把它们运输转移(到有水的地方),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是这种怪物,报负和一般东西不同,它会说:“就算烂死在沙泥里,我也高兴。如果俯首帖耳,摇尾乞怜,不是我的志向。”因此有能力帮它的人遇到他们,熟视无睹,就像没看见一般。他的死活,我们也无从知道了。
如今又有一个有能力的人走到它的面前,姑且试着抬头鸣叫一声(因为有能力的人已经对他们习惯而视而不见了),哪里知道有能力的人不可怜它的窘境,而忘记了举手之劳,把它转移到水里边?别人可怜它,是它的命。别人不可怜它,也是它的命。知道生死有命还鸣号求助的,也是它的命。
我(韩愈)如今确实有点类似于它,所以不顾自己的浅陋,而写下这些话,希望阁下您垂怜并理解我!
参考资料:
1、汉语古文德译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德语人文研究》,1994年04期
濆:水边。常鳞凡介:解释一般的鱼类、贝类。比喻平凡的人。品匹俦:指同一类东西。
獱獭:水獭,半水栖动物。於: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庸讵:通假字通“岂,怎么,何以”。
忘:通假字通“无,没有”。
《应科目时与人书》作于贞元九年(公元793)。韩愈,进士出身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时写给别人的信。目的是希望别人能帮他做些宣传,扩大自己的声誉。文章通过生动贴切的比喻,巧妙地把自己的处境、心理状态、要求和对方的身份作用具体而细微地表达出来。全文气势充沛,富于变化;分寸掌握得好。
月挂新年弓未彀。璧水溶溶,已觉春光透。国子先生松竹友。一尊请为斯文寿。况是雪中萱树茂。华萼相辉,天地同长久。何处东风吹雅奏。
阿房守宫血,太液鸳鸯汤。新萤小扇轻,老艾生罗香。
铸月为君寿,压雪为君醉。波底吟饥龙,菖华一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