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高阁四围山,碧草中流一水环。天地与人成胜槩,衣冠留客写清閒。
高低畎亩秋风里,远近樯帆夕照间。好雨时来驱瘴疠,梅关今日是仙关。
猜你喜欢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qǐ)者,不是养蚕人。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参考资料:
1、田国钰.《中学生古诗文助读》: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18
市: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遍身:全身上下。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后两句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吾观古来磊落大丈夫,致身特达自与凡才殊。若不功作霖雨润枯槁,便当手持玉斧清寰区。
二者都应不可得,大田可稼长川渔。生平抱此心耿耿,烂读古书极驰骋。
中年滥骑乌府骢,几载蛮荒苦便静。忽闻按部同官来,江山六月霜风回。
楼船弹压湖湘百怪息,宪节荡拂溪洞云烟开。是时思得欢然一相遇,何意黄鹄东飞燕西去。
令人凝望佳节过,开尽冬梅老春树。春树纤纤柔叶多,沅江江上浩烟波。
喜得瑶华好音信,兴来独立东风歌。歌成写寄凭双鲤,心事非公复谁理。
会合悠悠自有时,还期高议金门里。
眉梢眼尾自矜严,一顾愁君忆倍添。偏是热肠翻似冶,莫云全为避猜嫌。
牵牛织女隔银河,一度秋来一度过。岁岁寄君身上服,丝丝是妾手中梭。
剪刀未下肠先断,针线才拈泪更多。长短只依前日样,不知肥瘦近如何。
如山堂上好登临,罗列堂前紫翠岑。
万古烟霞供坐啸,四时风月伴閒吟。
海鸥心性沧洲远,野鹿精神草树深。
却笑井蛙并辙鲋,只知缺甃与蹄涔。
生长吴侬不记春,乡音旋改踏京尘。丫头小妓相偎坐,众里矜誇是北人。
客舍那堪闻杜鹃,梦魂惊断竟无眠。定知此境撩乡思,我亦曾非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