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舟今去吴江东,吴江之水何溶溶。美人远隔芙蓉浦,伐木歌残春思慵。
秋台夜静月如水,纸帐梅花情万里。梦魂幻作蝴蝶飞,飞过瀛洲疾如驶。
瀛洲深处风景饶,美人相见还相招。开樽共话十年事,客窗风雨声潇潇。
好怀未罄忽惊觉,景阳钟动邻鸡叫。揽衣推枕起徬徨,满地花阴残月照。
猜你喜欢
东吴名郡云间最,山水钟灵此其会。九峰崷崒秀凌空,三泖春流互萦带。
就中宦绩相后先,只今郡属惟子贤。洒如清风立翠竹,烱若绿水开红莲。
昔年初捧除书至,父老欣欣总怀惠。闾阎鸡犬寂无惊,田野桑麻蔼交翠。
公庭昼閒案牍清,终岁不闻敲扑声。家家院落弦管溢,处处寒灯机杼鸣。
政成回首逾三载,考绩京华见风采。故乡姻好情逾深,宦路交游心不改。
盍簪道旧能几时,承恩南去催还期。临岐握手兴不尽,怅望云山伤别离。
云山微茫渺何许,为托幽怀向毫楮。一段閒情入画图,千里相思若亲睹。
子今磊落非寻常,政化覃敷名誉彰。东吴民庶重怀仰,满眼烟树皆甘棠。
殷勤祖帐送行色,远大相期须努力。需看万里自飞腾,云霄好展扶摇翼。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
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153-154页
快意:称心满意。可人:合心意的人,品行可取的人。
好怀:好兴致。
这首诗讲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感受:合口味的好书,读起来饶有兴味,颇感惬意,但往往很快就读完了,掩卷之际,令人怅然。对脾气的朋友,谈起话来很投机,非常盼望这样的知心朋友多多前来与之交谈,但偏偏不见踪影,久盼之后,令人失望。世界上的事情每每是这样,希望和现实总是发生矛盾,不如意者十居八九,一个人一生中是很难遇到几次真正轻松偷快、开怀大笑的好时光。
陈师道作于同年的另一首诗《寄黄充》说:“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两首诗所表达的感受是相同的。作者之所以会有这种感受,和当时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1099年(宋哲宗元符二年),诗人困居徐州,生计维艰,尽管“人不堪其贫”,作者却不以为意,依然“左右图书,日以讨论为务,盖其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也”(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诗人以苦吟著称。只有读过万卷书的人,才能如此精炼准确地捕捉到读书人读快书、又意恐读完的共同心理状态,“书当快意读易尽”是作者读书亲身体验的概括,也是他孤独寂寞、唯有书伴的惆怅心情的流露。当时诗人的知心朋友尽在远方,黄庭坚被逐斥戎州(今四川宜宾),苏轼被贬谪海外,音信难通;魏衍自徐州移沛州,张耒任职宣州,皆无从相见。而诗人一口气将一本好书读完之后,十分盼望能同这些朋友一起交流读书所得、讨论作诗的甘苦。他思友心切,整日恍惚若有所失,因此发出了“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慨叹。怅然、失望之余,诗人又转以旷达,试图自我安慰:世界上的事情每每和主观愿望相违背,人生本来就难得有舒畅愉快之时,何必自寻烦恼呢?钱钟书《宋诗选注》说:“只要陈师道不是一味把成语古句东拆西补或者过分把字句简缩的时侯,他可以写出极朴挚的诗来。”这首从作者自己的亲身生活经历和感受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诗,正好用“朴挚”来说明其风格特点。
宋人爱用诗来说理。诗人多以冷静的态度来体察客观事物,善于把带哲理性的认识写入诗中,显得精深,富有理趣。这首诗同苏轼《题西林壁》、朱熹《观书有感》等脍炙人口的理趣诗的上品相比,虽略逊一筹,但仍是一首好诗。诗中所讲的道理来自于作者对生活的亲身感受,所以读来并无枯涩之感。吴曾认为,这是陈师道的“得意诗也”(《能改斋漫录》),评价是中肯的。
参禅要真实,直造无疑地。闻非未必非,说是未必是。
黄龙设三关,曹洞列五位。坐断主人公,且不落第二。
万叶扶疏双干修,植临禅坐色长幽。影分渭北千家月,香散江南一槛秋。
清液冰寒承露结,圆苞金重带霜收。会应登列西州贡,庭实宁无橘柚羞。
路入半山深处,穿云竟日忘归。
若扣山中何有,蒙蒙空翠沾衣。
寂寞东篱嗅落英,渊明止酒任天真。
江州无复王弘惠,一斛葡萄赖故人。
机上凤凰梭,盈盈抹两蛾。谢鲲双齿折,犹不废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