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明月低,仆夫戒行色。马上朝回未解衣,携壶走送城东陌。
红尘十载飘客裾,一官湖海誇新除。公门无事足行乐,便道逢人多寄书。
玉堂夜寒别思苦,独对孤灯听残雨。梦里不识云海深,夜夜相将过淮浦。
猜你喜欢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qí)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ān)暂入酒家垆(lú),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zhī)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8.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2.
3、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84-185.
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脱鞍:一作“脱衣”。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黄池铸错恨何追,剩水长增庙貌悲。莫向江祠逢伍员,谁招廊屧配西施。
观光自是先王志,负德终缘夏肄亏。闻道神旌午夜动,依然荼火望离离。
朅从歙浦来湓浦,闻自全州入桂州。
倚俟先生还北棹,定容小子到南楼。
甘留旅琐缘何事,积受恩私愧未酬。
但愿岁时一相见,萍踪从昔惯漂浮。
峻宇临层穹,苕苕疏远风。腾芳清汉里,响梵高云中。
金华纷苒若,琼树郁青葱。贞心延净境,邃业嗣天宫。
最爱东山碧玉丛,洗开尘土见穹隆。官闲莫道□□遁,看取岩前二老峰。
金门误喜缀朝班,犹自尘劳债未还。
晓漏惊催门外鹄,春蚕空想管中斑。
群公神遇无全目,老我旁观只汗颜。
安得仙人修月斧,与君携手到中间。
铜爵标霞外,金茎擢汉间。祥基开白水,御苑跨黄山。
殿古宵钟彻,花深委佩闲。苍苍后湖月,应载凤游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