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籍馀芳漱有年,台临丽泽更泠然。天光云影徘徊处,拟共何人赋此轩。
猜你喜欢
偶一闻朝事,君今又乞身。世情工射影,吾道合垂纶。
岁月终何事,江湖渐有人。素衣知尚在,不染洛阳尘。
闲居少(shǎo)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62.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2-35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144.
少:不多。
池边:一作“池中”。
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乾坤清气与谁分,江浙今称胡右文。秋色三分闽海路,诗情一半越山云。
无钱爱把青荷叶,有兴閒书白练裙。若见大苏烦问讯,君家兄弟总超群。
偶逢人日强裁诗,身在异乡多所思。天气暖如寒食后,桃花酷似暮春时。
溪毛入馔光浮箸,云子新炊滑溜匙。斗酒百钱能得醉,傥寻佳处一伸眉。
芙蓉寂寞蓼花寒,词客翩翩访药栏。身系浮名依阙下,兴怜孤调落毫端。
漏传宫掖因风至,雁度江门带月看。零露瀼瀼清几席,金尊频促待飞翰。
爱春留得琼英在,添竹扶将翠蔓高。
更着金沙相间种,主人四壁锦周遭。
帝谓御事。及尔同欢。
我自嘉礼。以寿永观。
思乐华殿。祗承圣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