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池曲径隔花迷,百尺楼高缓步跻。吟罢倚栏闻越鸟,梦回欹枕忆朝鸡。
朱弦漫许幽人弄,粉壁还邀过客题。欲向罗浮开望眼,海天辽阔暮云低。
猜你喜欢
三城秋色远浮空,坐倚层轩望不穷。山静颇疑尘世隔,磴危真讶广寒通。
朱帘绿映千门柳,碧簟凉生四面风。珍重主人閒未得,佩声行谒未央宫。
故人千载隔幽明,昨夜踌躇过数更。握手不知为已死,掀髯犹更话无生。
海山兜率归何乡,漳浦咸阳寤自惊。拥被长吟天未晓,满檐落月泪如倾。
竹以比君子,所贵在幽贞。况当冰霜间,而有琤琤声。
掩径翠蔼蔼,拂云玉亭亭。坐令炎嚣月,顿觉凉意生。
我欲截为管,持之献明廷。铿然中律吕,永继韶钧鸣。
厌听点滴井边桐,起看空蒙一望中。
横著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
昔游三峡见巫山,见画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píng)里。
寒松萧瑟(sè)如有声,阳台微茫如有情。
锦衾(qīn)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zhǐ)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粲(càn)如绮(qǐ)。
苍苍远树围荆(jīng)门,历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chán)湲(yuán)万壑(hè)分,烟光草色俱氛(fēn)氲(yūn)。
溪花笑日何年发,江客听猿几岁闻。
使人对此心缅(miǎn)邈(miǎo),疑入嵩丘梦彩云。
当年游三峡时见过巫山,如今看见这幅屏风画上的巫山又仿佛回到了从前。
我心疑是天边的巫山十二峰,飞进您家的屏风里边。
寒松摇曳若有声,依稀可见的阳台如有深情。
棉衣瑶席多么寂寞,楚王和神女当年的热恋也是徒然。
小小屏风咫尺千里,青山红崖如同锦绣灿烂。
琶苍远视掩映着荆门,巴水上的行舟历历可见。
万壑间水漫石滩,烟光里草色新鲜。
日光下溪畔的山花是何年盛开,江客听猿始自哪年?
令人在画前心胸高远,我真疑心自己是在梦中遇到了神仙。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26-927
2、王启兴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三峡:今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三峡。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巫山:巫山县有巫山。
十二峰:巫山山峰之尤著者,其初本无确指,后世也说法不一。君:指元丹丘。
萧瑟:风声,多形容秋风。阳台:今巫山县北有阳台山,盖因此而名。
锦衾:锦制之被。瑶席:用瑶草编织的卧席。瑶草,传说中的仙草名。寂寂:冷落寂静。徒:空,徒然。盈盈:美好的样子。
咫尺:周制八寸为咫,十寸为尺。此形容距离短。高咫尺,如千里,谓画有咫尺千里之势也。翠屏丹崖:屏,喻指山峰。翠屏:形容峰峦排列的绿色山岩。均指画中景物。丹崖:绮丽的崖壁。绮:华美的丝织物。
荆门:山名,位于巫山下流,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历历:分明貌。泛:飘流。巴水:当泛指巴地所经之水,非专指巴江。
潺湲:水流貌。壑:山谷。万壑分,万壑分流。
笑日:向日而笑。发:开放。江客:江行之客。缅邈:思绪遥远的样子。
此诗起笔四句,即以真形画,疑画为真,写出乍见巫山屏风时的感受。接下来,“如有声”、“如有情”,诗人由疑而入迷,竟从画中听出有声,见出有情;可是转眼间幻觉顿失——“徒盈盈”,眼前只是一片寂静——“何寂寂”,诗人复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里”,原来只是一幅画,并非实景,诗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审美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诗人进一步对画面作了仔细观照,“苍苍”以下六句,即随着诗人视线的转移,由远而近,从大到小,有层次地展现出画面景物。正是在这一凝神观照的过程中,由于画面的逼真,使诗人再一次心生幻觉,坠入迷境。把诗人审美过程中上述微妙而复杂的心理感受及其变化,表现得如此真切生动,是本诗最显著的特色。
此外,诗中对画面景物的再现,纯从实处着笔,但由于它是围绕诗人的审美心理感受及其变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因而既给人历历在目之感,又毫无呆板琐细之嫌,其中所隐含的美妙神话传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涵,更能激起人们美好的情感联想。
半垂罗幕护红妆,闲系青骢在绿杨。楼上日长时度曲,路边风过忽吹香。
倚阑干、暮云千里,天涯芳草凄楚。愔愔巷陌重门掩,何况满窗疏雨。
江上路。又还见、黄金暗柳千万缕。荒村岁序。纵燕子新来,梨花未扫,好景自虚度。
江淹老,谁解重吟恨赋。东风依旧南浦。青烟店舍长安道,梦里翠屏朱户。
闲院宇。怅犹记、佳人秉烛深夜语。新诗谩与。奈世事驱驰,流光荏苒,回首更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