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已到漷州城,想子河南尚驻程。千里相期终误约,一宵入梦始关情。
容颜喜见月梁照,才思多疑春草生。何日登临共携手,秋风还满白云京。
猜你喜欢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参考资料:
1、王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10-111
前:过去。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后:未来。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悲伤凄恻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因此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这首诗没有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而只是登台的感慨,却成为千古名篇。诗篇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全诗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艺术画面。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上,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从结构脉络上说,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此诗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句式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句式为: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旱天雨少官凿井,凿深源长水泉冷。涂人无复触热忧,居人况有操瓢幸。
前王扇暍力已劳,后王舞雩功不省。此功一成千万年,却愿炎日长当天。
丹枫绝壁照空江,万里青天在野航。卧展南华秋水读,不知岚翠湿衣裳。
天畔祥光炫晓霞,旅中新咏庆年华。蓝田秀出阶前玉,彩笔欣增梦里花。
此日桑蓬初应瑞,他乡萍梗总为家。开颜会见飞腾翼,万里扶摇自海涯。
一日日,作老翁。一年年,过春风。公心不以贵隔我,
我散唯将闲伴公。我无才能忝高秩,合是人间闲散物。
公有功德在生民,何因得作自由身。前日魏王潭上宴连夜,
今日午桥池头游拂晨。山客砚前吟待月,野人尊前醉送春。
不敢与公闲中争第一,亦应占得第二第三人。
山云元易雨,半日几阴晴。乍远忽疑近,自昏还彻明。
漏移茅宇湿,凉觉布衾轻。预想登山路,崎岖未可行。
来时似觉秋犹热,去日忽惊秋已深。
一去一来何所益,不如归去旧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