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是儒中彦,才华磊落人争羡。讲道乡园淑后人,桃李纷纷栽欲遍。
执经我亦曾相从,菲才深荷开颛蒙。有时程门立寒雪,有时马帐谈春风。
徵书忽起冲霄鹗,我亦乘风溯寥廓。相隔云山几万重,相思烟草几回绿。
去年谒选来都城,相逢一笑春阳生。除书忽从天阙降,教铎又载潼川行。
潼川迢迢在何许,落日孤舟发汀渚。心逐瞿塘峡上云,梦残白帝城边雨。
讲堂沈沈白昼长,满池芹藻飘清香。化雨时来一挥洒,教泽到处皆汪洋。
叹我年来日茅塞,那堪复与先生别。后夜仪刑不可亲,梦魂长绕巴山月。
猜你喜欢
官仓(cāng)老鼠大如斗(dǒu),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qiǎn)朝(zhāo)朝入君口。
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
守卫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辛劳的老百姓正在挨饿,是谁天天把官仓里的粮食送入你们这些官仓老鼠嘴里去的呢?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10.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9.
官仓:官府的粮仓。斗: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作“牛”。
健儿: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谁遣:谁让。朝朝:天天。君:指老鼠。
这首诗如题所示,写的是官仓里的老鼠。在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首《官仓鼠》应是从这里受到了一些启发。在灾荒之年,官仓内积满粮食,老鼠吃得肥大如斗,下层士兵和穷苦百姓却忍饥挨饿。诗人在这首诗里愤怒揭露了这种现象。他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诗的前两句貌似平淡而又略带夸张,形象地勾画出官仓鼠不同凡鼠的特征和习性。谁都知道,老鼠历来是以“小”和“怯”著称的。它们昼伏夜动,见人就跑,所以有所谓“兽之大者莫勇于虎,兽之小者莫怯于鼠”的说法。然而官仓鼠却非同一般:它们不仅“大”──“官仓老鼠大如斗”;而且“勇”──“见人开仓亦不走”。至于官仓鼠何以能至于此,诗人并未多说,但其意并不难明白:“大”,是饱食积粟的结果;“勇”,是无人去整治它们,所以见人而不遁逃。
第三句突然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谁遣朝朝入君口?”至此,诗的隐喻意很清楚了。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作后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
这种以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的写法,早在《诗经·魏风·硕鼠》中就有。不过,在《硕鼠》中,诗人反复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乐土”“乐国”“乐郊”,而《官仓鼠》却能面对现实,引导人们去探求苦难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强烈。这就是一种发展。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有“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山南父老扣柴扃,世利谁云远翠屏。一斛细粮钱一串,请僧为转法华经。
翩翩五色应弘词,初入圜桥雀已驰。藜火夜分天禄阁,彩毛朝起凤凰池。
奏笺预向趋庭日,华选方逢盛世知。更有寒山樨一树,秋风遥欲与君期。
何处见佳菊,秋风汶水阳。
酒浮金铎细,露泛蜜房香。
不谓红尘地,相逢君子堂。
依然故人意,不减旧芬芳。
春风吹月昨夜圆,门对新生洲渚边。紫文鸑鷟初入梦,燕公手笔大如椽。
赤松黄石俱长年,金钩鹊印仍家传。剑池霹雳蛟龙吼,宝气飞精射牛斗。
人呼张镐帝王师,相公元是山中叟。
津亭记得话分离,别后愁多只自知。梅坞雪消春到处,草堂灯暗夜深时。
纵然频有相思梦,争似同吟一首诗。几欲裁书凭雁寄,碧天无际雁来迟。
茆庐三五野人家,路入青松更转斜。城市收书归去晚,山风吹落一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