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那能系此踪,生涯江上任飘蓬。云开棹破芦花月,浪静歌生莼菜风。
魂梦动随流水淡,沙鸥盟狎友情浓。几回醉醒烟波阔,还觉山高日未红。
猜你喜欢
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
清时瑶殿引瓶金,百尺还闻坠水音。想得日长宫阁静,玉盘珍果看浮沈。
彼何人哉图之右,缓带轻装昂其首。首著乌纱不可寻,飘空风捲空诸有。
传说晋代孟参军,龙山游眺际重九。登高作赋大夫能,脱略公卿恕僚友。
山高不道秋飙高,蓦地吹来尘扑斗。发稀自笑不胜簪,帽落峰头蓬飘帚。
卒临若不集欢嗔,科头兀立独良久。须知此老腹有诗,未惯侯门供奔走。
濡首何妨墨沈毫,洒巾任尔愁浇酒。层峦环列猿鹤窥,万木声清鼍龙吼。
放眼青山红树间,固无纤俗掣其肘。薄宦危机何地无,褫冠弹冠数某某。
天以落帽全我真,画图千百十年后。偶将豪气说登临,桓大司马其知否。
题汪功父所藏画卷。
偶从江海踏星楂,万里逢春正忆家。唯有君恩深似雨,东风草色满天涯。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nèi)将红豆记无聊。
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qiàn)谁招。
夜晚已深,默默地守候着流泪的蜡烛,春天的微雨一点一点地打湿红花,遥寄的南国红豆因为离别的愁苦招致埋怨。
春天已过了许多,那个心底的人未有像潮水一样守约归来,撩起在夜晚梦见他的小心思,却不能将其招入梦中。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聂小晴注译,纳兰词全编笺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08,第116-117页。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莲漏:即莲花漏。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的雨。红绡:代指红色花朵。那:犹奈。红豆,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果实的统称。古诗词中常以之象征爱情或相思等。
信如潮:即如信潮,谓如定期到来的潮水一样准确无误。倩:请。
这阕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话离别之情。上阙景起,写夜深,杏花微雨,雨湿红花。下接以“那将红豆记无聊”,用一细小情节便把女子相思无聊的情态勾画得活灵活现。下阙抒情。一层写春已深而离人久久不归,盼他如期归来;一层是写盼望与他梦里相逢。但这些都成了无望之想,“安得”与“倩谁招”露出了这一失望的凄苦心情。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即景抒情。“莲漏三声”点明正处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在这个烛光微摇、略带寒意的夜间,寂寞的主人公打开小窗,任那略带寒意的几许杏花春雨轻打自己的脸庞。蓦然发现,寒食节已经近了。寒食节将近而相思却无计可消除——面对此情此景,刻骨的相思便如同春水一般袭来,紧紧萦绕在周围。古代的女子一般会采撷红豆遥寄思念,这里作者运用对写法,虽明写爱人采撷红豆遥寄无聊,实则是为了突出在思念远方的爱人,愈见思念之深。
词的下阙,从身旁的景物出发,即景抒情。在一派杏花春雨柔美的包裹之中,不禁感慨而今的春色已然如同美酒一般浓烈,一般让人沉醉。“已看”二字与“安得”相对比,春色愈浓,愈加体现出对于离家已久的爱人深切的思念,远方伊人归期不得的焦急与惆怅。期望在梦里与爱人相依却不可得,心念及此,不由得万般惆怅迷离的伤情涌上心头,唯有将这一腔无人可诉的思念寄托在寂寞的夜里。
这首词运笔如行云流水,描写爱情真挚缠绵,低徊悠渺的情致渗透在字里行间,使人沉醉其中。
清幽池馆,正欣逢俊侣,新剪园蔌。催合江湖今旧雨,底藉游鳞六六。
酒暖凝香,灯昏灺蜡,霜重团诗屋。情怀凄恨,醉魂惊听离曲。
夜凉重倚东篱,晚花可惜,欹帽簪黄菊。廿四桥头明月色,只恋二分蛾绿。
竹韵凉边,梅芬疏处,高会还重续。暮潮人去,一帆云影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