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篇词藻发春荣,远慰羁怀见旧情。道比曾参犹受谤,迹同康伯且逃名。
一窗晚黛供吟笑,满座春风属化成。随遇悠悠皆自得,莫论隆庆与襄平。
猜你喜欢
天上归来乐事多,慈闱纳庆鬓双皤。綵衣喜制锦绣段,春酒香浮金叵罗。
光见珠湖曾应识,名题虎榜旧登科。相逢政好论衷曲,奈此匆匆别意何。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yòu)寺,纵(zòng)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nèn)么时也不妨熟歇。
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信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能躺下的地方休息一下。抬头望向松风亭,还在高处,心想这么高,我可如何爬上去休息呢?就这样想了一会儿,忽然对自己说:“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为何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于是心情一下子放松了,好像已经挂在渔钩上的鱼儿忽然得到了解脱。如果人们都能领悟随遇而安的道理,即便是马上就要上阵杀敌,耳边听得战鼓声声,想到前进杀敌也是死,逃跑受到军法处置也是死,到那时,一样能放下顾虑,很好地休息一番。
参考资料:
1、苏轼著.东坡集插图本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3.04:第263-264页
2、林薇编著;吴小林主编.山水有清音古代游记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89-90页
松风亭:在广东省惠阳县东弥陀寺后山岭上。尝:曾经。寓居:暂居。惠州:今广东惠阳县。嘉祐寺:故址在白鹤峰以东,明代改建城隍庙。纵步:放开脚步走。就:靠近。止息:停下来休息。宇:屋檐。木末:树梢。意谓:心里说,文中有“心想”之意。由是:因此。虽:即使。兵阵:两军对阵交锋。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时:这时候。熟歇:好好地休息一番。
文章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从“意谓如何得到”,悟出世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的道理。这种即时放下,随遇而安,“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的旷达态度,正是苏轼从自己丰富的人生磨砺中,触动外物,偶然得之的。一件本来令人沮丧的遭遇,换个角度想,豁然开朗,“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种思考方式,在后来贬谪过程中不断从苏轼笔下表现出来,这既是苏轼对自己生活困境的一种积极反抗——以乐处哀,又是苏轼在具体现实中始终不堕其精神品格、自我提升到一种旷远开阔境地的呈示。
文章读来有味,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由“思欲就床止息”到悟出“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后的自得心情。这自得既表现在他对作出决定后“是心”“忽得解脱”的描述,又表现在他对“若人悟此”当有之事的想像。其实,他的自得,实是对随遇而安人生态度的肯定。小品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并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思之所至,笔亦随之。又出语平淡、通俗却意味深永,能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文中写苏轼思绪变化过程,跌宕起伏,顿挫有致。深刻的道理能用家常话说出,真率亲切。其间几处宋时口语的运用,更能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
雨霁云色净,天旷月会清。老树列池岸,修阑无人凭。
坐拂苔间石,移时微风生。初虫润余渍,暗抱岩草鸣。
阴律行未调,细涩无齐声。感我千载念,穆然来中情。
胜赏昔所企,高怀今与并。阒寂了心悟,茫然尘世轻。
野竹生高原,青青不受寒。岁暮雪霜苦,芳心宁独怜。
但恐朔风至,孤根讵能安。移来旧茅屋,僻远意自閒。
护以十丈篱,缭以三重垣。秀色常可保,逍遥任吾年。
永怀不得见,书札若为传。相逢画图里,一笑已无言。
何年泛星槎,手拾支机石。尚带银汉波,凉沁秋云湿。
脉脉织女愁,付与湘娥泣。至今明月中,照影留遗迹。
重华不可招,彷佛疑山碧。
芙蓉南浦开,开士玉关回。万里辽城鹤,仍栖朝汉台。
久游生古貌,相对出新裁。处处兰荃意,楚魂吟自哀。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
归去更寻翻译寺,前山应遇雁门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