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违仍拟叙陈雷,忽见新除事可猜。驿路萧条怜远谪,离筵落寞愧迟来。
易明任是遭无妄,政美应教诵有台。不久定知还贾谊,别情云树自难裁。
猜你喜欢
空云黯淡青鳞斜,月色惨惨黄铺沙。九天青女曳裾带,笑抛珠露成飞花。
僵禽淅飒动庭竹,城上啼乌怨如哭。琐窗疏帘点轻毳,古砌芳花凝碎玉。
绣帐垂深□□处,两两金乌喷晴雾。春浓入骨不知寒,屏外凄风倒回去。
烛龙破梦惊晴光,酒波煖滟酥花香。笑看碧瓦冻鸳鸯,岂知茅屋悲无裳。
悬崖一线巉巉路,下有溪声步步闻。水势萦回殊自得,山形转折太多文。
竹桥晨与白云渡,纸碓高将清口分。苦竹溪南青百顷,此中或恐有张君。
苜(mù)蓿(xù)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
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2、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苜蓿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立春:节气名。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
闺中:指岑参妻子。杀:同“煞”,极甚之义。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溪南十里南岩寺,老柏经年泣象龙。林屋山光春皎皎,石阑云影午重重。
胜游佳客身亲到,惠寄新诗手自封。南渡老臣遗墨在,想因忠愤久填胸。
牧场去此苦无多,只隔龙门五尺河。野有一川来贡马,铁无半寸反操戈。
楚箨并刀杜雨前,掇红接紫自年年。
颠风稗子僧成佛,白日灿柯人诈仙。
半霎时移愚智性,一丸泥夺化工权。
可怜人自生荆棘,却变初心失本然。
客居厌穷独,蓬艾翳环堵。庄舄尚越吟,钟仪犹楚语。
吾人有奇操,空洞见城府。相逢逆旅中,雾豹初一睹。
拘囹赋囚山,避谤憎市虎。褰裳肯顾我,崖峤走风雨。
微吟对清夜,破此五月暑。坠露挹金茎,空花堕犀麈。
孤灯映笼纱,泠滟翳复吐。耿耿遂不眠,逢逢听晨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