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随讣音至,半信半相猜。
莫谓无期别,犹知有梦来。
猜你喜欢
平生风月怀,醉语或惊众。休倾袁绍杯,且卧毕卓瓮。
使君良不凡,客子恍如梦。对影将奈何,晓角梅花弄。
势利交游聚与分,会真堂上合离群。形骸外索难为侣,风义中寻偶得君。
水鉴秋来宜泛月,桃源花后且穿云。此生已是龙山客,高论相过我欲闻。
慎默藏身宝,圆明应物踪。年高黄叔度,世拟郭林宗。
日月迟玄草,云霞恋赤松。八千春共祝,宁羡渭滨封。
满池蜀锦照深衣,尽日凭栏课楚词。要识此花香绝处,露凉风细雨晴时。
非才承乏尹瑶京,何幸亲逢造化成。
凝固地腴丰岁事,均调天气寿民生。
春归休念采薇戍,夜捷已闻垂瓠城。
方信太平元有象,九街箫鼓合欢声。
噫,山中之乐兮,
与猿鹤兮同游。幸儋石之有储,
奚斗升之复求。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jì),艾束著(zhù)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léi)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
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
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
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粽包分两髻:粽子有两个尖尖的角。古时又称角黍。危冠:高冠。这是屈原流放江南时所戴的一种帽子。
储药:古人把五月视为恶日。
这首诗开篇点题,将时间限定在“重五”(五月初五),将地点定格为“山村”。此时此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的只是节日的气氛,有的只是淳朴的民风。更何况,石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盛开了呢!此情此景,怎一个“好”字了得!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瞧,他先吃了两角的粽子,再在高冠上插着艾枝。然后又按照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忙完这些事情,含着微笑喝起酒来了。
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念念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陆游,由于收拾山河的志向未能实现,只能像辛弃疾那样“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在欢乐中暗藏着多少伤感,在闲适中流露出多少无奈啊!
这首诗语言质朴,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那江南端午的风俗习惯,那字里行间的闲适惬意,浮现在我们眼前,感受在我们胸间。没有装饰,所以诗美;没有做作,所以情真。这,就是诗人所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写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