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落日背孤城,海月沙头又欲明。千里家乡残梦断,一川烟水暮愁生。
不辞椰子杯中醉,生怕梅花笛里声。陡觉别来消瘦甚,马卿多病更多情。
猜你喜欢
江云漠漠水迢迢,去越孤舟逐浪摇。微月尚堪乘晚棹,回风故遣息寒桡。
正思吴地人方迩,为问枫桥路岂遥。此夜客肠翻欲结,高栖几处莫吹箫。
人间白马渡,世外绿萝山。
水驶舟何蹇,人危境故闲。
传呼屡落胆,应接一怡颜。
更拟桃川路,明朝得意攀。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bēi)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lǒng)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dú)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chù),官家截尔头上角。
村外草地去放牛,我看见村庄四面庄稼绿油油。
山坡上乌鸦饥饿啄牛背,害得我不敢游戏和翻跟头。
山坡上草多牛儿不抬头,白牛犊儿向着芦苇丛中叫个不停。
吹一声芦叶回应堤那边的同伴,甩几下长鞭浑身乐悠悠。
牛啊牛,你只管吃草可千万不要斗,你头上的角啊,皇帝有用要征收。
参考资料:
1、郑庆笃.唐诗选名家导读版: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07:232
2、钱仓水.丑牛耕春: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01:86
牧童词:犹牧童歌。稠:茂盛。
陂:池泽边的坡岸。啄牛背:牛背上寄生有虮虱,鸟落在牛背上啄食之。戏:玩耍。垄头:田埂。
犊:小牛。
吹叶:用叶子自制的小哨,吹以取乐。应同伴:和其他牧童遥相呼应。鼓:甩响鞭。
触:抵触,两牛抵角争斗。截:截割。
诗的前两句,作者先交待了牧童到远处放牛的原因。“绕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围都是庄稼地,禾苗长势正好,为了避免牛群祸害庄稼,牧童只好到远处放牛,这两句在逻辑上采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写果后写因,突出了“远牧牛”这个结果,后文也正是围绕牧牛展开。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牧童把牛赶到了水草丰美的河边陂岸,本来是想让牛专心吃草,不用担心它们会糟蹋庄稼,这样他就能和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了。结果,陂中有很多饥饿的水鸟,它们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虫虱,牧童不得不留下来看顾牛群,不停地驱赶鸟雀,其郁闷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两句写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绪。
“人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因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时常走散,在芦苇丛中的白色牛犊还不时地抬头朝空中长鸣。这说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儿童眼里,这艰苦的劳动里倒也有不少乐趣。正因为牛群走散,牧童们必须分开寻牛。为了彼此联络,告知对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们“隔堤吹叶应同伴”;为了管束牛群,牧童还要不时地“还鼓长鞭三三四声”。这两句把寻牛、赶牛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立体感与生活感。
诗到这里,还只是单纯的叙事写景,除了生活情趣的盎然和儿童的天真娇憨之态令人印象深刻,似乎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张籍的乐府诗往往会在有限的篇幅中叙写情事,只在篇尾以二句话作结,正符合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对新乐府诗歌的创作要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牧童一边挥鞭,一边警告牛群:“你们不要再继续打斗了,否则一旦被官府发现,就会有官兵来截断你们头上的角。”以官兵来恐吓牛群,足见牧童心性的天真、单纯。
全诗自然清新,构思新颖,以儿童天真的口吻揭露了黑暗的社会现实,达到了更强烈的讽刺效果。
谢公幽兴在云霄,别墅追寻岂惮遥。芳柳曲盘深浅水,画船轻送往来潮。
机心息尽鸥还下,藻思飞时鹤共飘。记取临霞欢赏地,后来烟月转空寥。
世故翻巨浪,是身如孤舟。黑风半夜来,掀簸卒未休。
谁能汹涌间,轻飞逐浮鸥。稽首大导师,觉海名善泅。
请下一转语,为度历劫忧。师笑了无言,此问难尔酬。
未可楫迎汝,子归当内求。坚忍作维缆,巨防截横流。
中有不动者,东西听漂浮。师今念故山,翩然去难留。
相送城东隅,黄叶堆别愁。归来闭阁坐,念念期自修。
精进傥不懈,针芥或有投。西风白莲开,束包随胜游。
得种初非相府莲,谁令连蒂擢山泉。
东西玉已几相属,大小乔今双欲仙。
坞早荷嘉真是矣,人言花是岂其然。
山居但忆远公社,却与遗民孰后先。
牛渚谁逢临汝郎,参军暂肯佐戎行。世缘不拟营三窟,人事那求馈五浆。
春近岭梅横暗蕊,夜寒霜月落飞光。十年情话何由尽,我亦伤心叹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