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忧患日观爻,清固难居浊未淆。驷马肯回穷巷辙,一枝真愧野人巢。
敢论方朔能肥遁,差免扬雄更解嘲。载读诗篇频击节,白头千里有神交。
猜你喜欢
玉盘骊珠何所名,琵琶斲出滇阳城。昆仑小凤遏云叫,鹍鸡拔筋寒水精。
千年紫檀作人语,霹雳辊堂惊破柱。黄河曲折走春冰,白日檐牙堕秋雨。
老夫旧住西陵桥,听此不觉神飘摇。初疑莺在苏堤柳,忽尔骤变钱塘潮。
鸿门夜斗纷然碎,天遣鲛人泣清泪。玫瑰火齐响枨枨,跳入空明唾壶内。
牂牁之山产白铜,此材此艺真良工。何当别作清庙器,明来进入蓬莱宫。
鞞铎居然拥伯才,地蟠河朔气佳哉。丹崖秋幸黄华馆,玉貌春歌金凤台。
漳水东流何日尽,高城西对夕阳开。独怜石柱平城去,犹似铜人洛下来。
閒门冷落静无哗,小阁帘帏密自遮。日晚课程丹灶火,夜深光景佛灯花。
人生宁有病连岁,身世略如僧在家。步屧寻春非老伴,任教风雨唤雷车。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陶先淮)
不见道人久,天涯岁云除。
朝来食指动,忽接送米书。
念师折脚铛,五合未省余。
中野外覆餗祸,尚有乞食逋。
云何怜孤客,日受饥火驱。
未曾贷监河。矧肯索胡奴。
谁言斗升意,矫矫超万夫。
嗟予事笔耕。轻弃南亩锄。
慁烦方外客,此计良已疎。
何时事粗了,归葺五亩居。
生涯寄绵竹,岂即非良图。
不为泉壤蚓,愿学江湖鱼。
八荒岁旱待为霖,出岫无心亦有心。本是从龙天外物,谁教岩下久湮沉。
木叶才霜水不波,偷閒今日遂婆娑。清秋林壑斜阳好,丰岁郊原乐事多。
秦塞已隳仍郡县,武城虽小有弦歌。却怜一片朱家石,千古泾原臭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