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哀梨不是楂,酸香滋味似甜瓜。枇杷不见黄金果,番檨何劳向客誇。
猜你喜欢
妹家门倚绿珊瑚,毒汁沾人合烂肤。愁说郎来行径熟,丫斜卷口月模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qiáng)薇(wēi)一院香。(水晶帘一作水精帘)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33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78-779
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传言入云去,劝汝下云间。且看主人意,暂抛水石间。
此心无近世,随地足深山。莫学高峰老,频年坐死关。
薄月栖寒,朔猋觉梦,满阶枯翠冥冥。暮鸦盘未,空际了无声。
霏过一回晴雪,瘦筠萧、槭也愁醒。忆琴外,玉梅同调,寄语细丁宁。
倚阑。人去后,枝摇琼屑,冷透疏棂。问平安谁报,依旧亭亭。
横抹苍寒不断,尽幽绝、好绘丹青。增惆怅,春风鸾尾,知更怆吟情。
明韫浯溪上,高悬洞府阴。润疑磨碧玉,坚想铸黄金。
日月流光彩,山川入照临。龙精腾变化,虎穴露嵚崟。
朗鉴天文丽,虚涵地脉深。须髯窥老狖,毛羽认栖禽。
玉女曾遥对,湘君费远寻。菱开朝炯炯,凤去夜沉沉。
苔藓那能蚀,尘埃莫漫侵。千秋如献录,万里烛丹心。
书破来鸿在,情深柰鼠何。黄花十月雨,白草九江波。
云梦荆人猎,潇湘屈子歌。淹留君太久,吾道竟蹉跎。
领略东风一倚阑,凭高便觉小尘寰。
目穷千古关河外,身在半空烟霭间。
二水护城青映带,四山连野翠回环。
英雄易老愁无极,境是人非鹤自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