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吾何有,荣枯事尽删。神常游物外,名恐落人间。
流水一声磬,夕阳数点山。闲身倚枯树,伫看鸟飞还。
棕竹新添杖,扶来步步安。浑如得老友,从此共盘桓。
天地孤身在,冰霜白发寒。一编写情性,只可自家看。
猜你喜欢
乱山无主隔前溪。水自东流我自西。柳外桥边住马蹄。
意凄迷。芳草连天一望低。
万里高空卷素霓,徘徊几点暮鸦飞。波平洛浦棹歌远,风袅宫楼香雾霏。
猿鹤山中应怨别,莼鲈秋后合思归。此间自有江淹赋,不用桓伊恨落晖。
去古日已远,百伪无一真。独馀醉乡地,中有羲皇淳。
圣教难为功,乃见酒力神。谁能酿沧海,尽醉区中民。
阵阵西风吹客舟,葛衣清爽暑初收。青山两岸半含雨,绿树一江都未秋。
湖海每凭辰北望,岁华无奈水东流。行藏寂寞频看镜,勋业何时愿始酬。
月底云楼一水湄,天光湖色两琉璃。樽前更坐清风客,笔下争翻白雪词。
物外骨毛应自爽,世间笑语不容追。千年庾亮胡床后,此兴今人亦未衰。
明艳今时第一流,新承恩宠石家楼。舞腰径寸朝朝减,啼泪双行夜夜愁。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gāo)初没。朱槛(jiàn)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guān)巾,溪风漾(yàng)流月。独棹(zhào)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wù)。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049-1051页
半篙初没:谓湖水刚刚漫过半根竹杆的深浅。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棍。朱槛:船上的红色栏杆。鉴:镜子。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纶巾:古时一种白色头巾,用青丝绦带制成。漾:水面动荡,摇漾。棹:划船的长桨。飘兀:飘摇不稳定。
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游兴正浓的当口,从游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总起来说,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表面平静疏淡,而内里起伏沸腾。在恬淡中含有忧思,在旷达中寓有执着,表现了词品与人品的统一,真善美的合谐与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