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沈石篑倚金支,翠栝阴中读《楚辞》。旧注好纂《鸿烈》解,穹碑为访禹陵祠。
枝言何用夸三耳,飞遁终期法九师。压担奇书燕市去,参差笑谢市中儿。
猜你喜欢
朔风吹起雪成团,东阜知谁可岁寒。饭了行吟应杖屦,客来因酒置杯盘。
弹冠结绶人皆易,问舍求田我亦难。安得相从话畴昔,但寻幽事博轻安。
逐客方除秦令,官仪旋变华风。重见汉家初约法,更效韩非竞说丛。
聚蚊喧太空。
地下如逢魏武,西方笑倒拿翁。多少碧天沧海事,写入霓裳法曲中。
沼莲飘露红。
山头日出山腰雨,不到山头不见晴。上下青山一千里,阴晴见惯未须惊。
胸中丘壑上千寻,卜宅喧尘了不侵。剩对直清君子瘦,满檐寒碧是山林。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sù)。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cháo)无觅(mì)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花经过一场春雨后,渐渐的开放了,燕子从北方飞回到这里因为找不到旧时的巢穴而愁楚。
是谁在边关前线戍守?又是谁在玉楼里莺歌燕舞?假如东飞能吹走侵略的敌人,那就封它做个万户侯吧!
参考资料:
1、张健雄,易扬.《唐宋词百首浅析》: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3月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异族(金或蒙古)侵略侯万户:万户侯。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行尽山岭头,欢喜入乡关。
忆昨冒雨去,寒涩亦多端。
处登粮纲船,出入狗窦宽。
水涨泊无岸,水落浅凑滩。
直待负水顺,摇舻离江湾。
虺蜴微细物,托龙逞神奸。
篙工精祷罢,顷刻过千山。
脱或涉不契,风波生坐间。
窜身輙拘滞,伍咐仍比顽。
疑虑狐小润滑,进退羊独藩。
仅得黄义叟,可与话岁寒。
论文消永日,长歌当夜阑。
传闻白水发,川途阻瀰漫。
余益动归心,掉首辞弯跧。
怅怀陶靖节,不肯效一官。
况为太仓鼠,蚕食殊未安。
肩舆走泥涂,仆夫愁险艰。
附舟计已左,且复行路难。
见向恨不早,兴尽而知还。
明朝得善达,那假生羽翰。
稚子争候门,细君卷帘看。
真乐未渠央,茅檐共团圞。
尚论数千岁,窥管才一斑。
稍定理残编,补缀令可观。
尚友天下士,博约加雕鑽。
游谈若无味,素手空厚颜。
度事通神明,至理吾岂悭。
设有无父国,而后不可干。
分得鱼符守雍州,垂帷闭阁再经秋。眼看岩岫将登览,身似匏瓜苦滞留。
杜曲朱坡虽已到,圭峰紫阁未曾游。却输假道归朝客,上遍终南寺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