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爱江水,江面开竹门。江流竹影薄,子细见前村。
猜你喜欢
板舆亲奉出苕溪,三载分符粤岭西。十郡循良推异等,孤城辽绝托卑栖。
霜含荐牍腾乌府,天动褒书下紫泥。燕喜北堂歌寿母,忘忧今见集全褆。
仁义桥边杨柳斜,洗亭岗畔种桑麻。龙山水绕祖师塔,夏院云埋宰相家。
十仙园里寻常到,恰似桃源一洞花。
敕(chì)勒川,阴山下。天似穹(qióng)庐(lú),笼盖四野(y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àn)牛羊。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参考资料:
1、敕勒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4-18]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笼盖四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苍苍:青色。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见:同“现”,显露。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孤驿荒山与虎邻,更堪风雪暗南津!羁游如此真无策,独立凄然默怆神。
木盎汲江人起早,银钗簇髻女妆新。
蛮风弊恶蛟龙横,未敢全夸见在身。
去年梅,今年柳,馨香颜色常依旧。不属阴阳别是春,灵根本是吾家有。
前殿笼童昼鼓赊,对论兵食近袍纱。
此时刻意言颇牧,不为云中首级差。
新秋结良会,客毡犹未寒。驱车忽言迈,岐路浩漫漫。
夙昔论交谊,馨香比秋兰。襟期固胶漆,翻令离别难。
我有一尊酒,酌君君自宽。人非比翅鸟,焉得长相看。
燕鸿各有路,奋此高飞翰。睽违勿复道,努力且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