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不从有武涉,再说不从有蒯彻。汉王始终遇我厚,此语鬼神应泣血。
前年夺军在成皋,今年夺军在定陶。主上猜嫌亦已甚,怡然就国无牢骚。
岂知兔死烹功狗,假王真王总不久。掀天事业振中原,到头不脱儿女手。
越兮布兮同见夷,灭楚才过十载期。依然成败两俱尽,愧使重瞳地下知。
猜你喜欢
韩信寄食常歉然,邂逅漂母能哀怜。
当时哙等何由伍,但有淮阴恶少年。
谁道萧曹刀笔吏,从容一语知人意。
坛上平明大将旗,举军尽惊王不疑。
捄兵半楚潍半沙,从初龙且闻信怯。
鸿沟天下已横分,谈笑重来卷楚氛。
但以怯名终得羽,谁为孔费两将军。
功成全仗汉家兵,真是英雄不藉人。
禽了项王知退步,定骑箕尾上天津。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
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登坛一日冠群雄,钟室仓皇念蒯通。
能用能诛谁计策,嗟君终自愧萧公。
贫贱侵凌富贵骄,功名无复在刍荛。
将军北面师降虏,此事人间久寂寥。
男儿忍辱志长存,出胯曾无怨一言。漂母人亡石空在,不知还肯念王孙。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谯(qiáo)鼓已三更,梦须成。
傍晚细细雨丝还是将站立在风雨之中的词人打湿了,看着路边的柳树疲倦的舞动,池塘里的荷花也略显疲惫。这些景色让我联想到了瘦骨嶙峋的自己,顿生烦恼。
别有心情,不光是因为秋风秋雨,还不到诉说愁绪的季节,不说也罢。谯鼓已经打了三下,定要睡去了,但愿有美梦一场。
参考资料:
1、施议对编选.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4.10:21
2、唐译编著.图解纳兰词: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10:102
昭君怨:词牌名,又名“洛妃怨”“宴西园”等,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倦柳愁荷:此谓秋色已浓。不禁:不能经受。
谯鼓:古代谯楼(城门之上的了望楼)上的更鼓。须:即“应”。
这首词情景交融,悲秋伤怀。讲的是纳兰对伊人不在、夜深独立的一片哀怨心绪。
细观上片,自然是“瘦骨成愁”的刨心之痛了。作者一片之中连用两个“愁”字,可见其寂苦心绪。王国维语“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于是,此处,暮雨之形,实为愁之形、柳之倦、荷之愁、风之急,更非实景,全是词人心中想象出来的。
在下片,纳兰承接上景而引发清愁,“别有心情怎说”一问出,万古寂囿,道是家家争唱饮水词,却是纳兰心事几人知。不论是青梅竹马的表妹,抑或是贤良淑德的翠花公主,总是佳人一方,此岸却只身孤影暗销魂。
“未是诉愁时节”则是这首词第三次提到“愁”,宋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若不是那离情别绪缠绵难去,又如何翻来覆去地拿捏这个字,若不是那伊人回目、嫣然一笑的音容恍在耳畔,又如何会在失去之后生出这无边无尽的愁意来。
而自语“未是诉愁时节”则像是词人恍然发现此情难诉,对应发问那句,于是更显出无奈孤寂之情。是啊,未是诉愁时节,我何来这么多的愁绪。而那愁,却愁进了心底,愁成三更一片“谯鼓”之声。
“谯鼓”之声,则引此愁绪更见升华。谯鼓则是望楼上的更鼓了,三更未眠,于此浅道:梦须成。却不点破何来纠结,家国之意若隐若现。于此,此词,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无限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