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群孤雁嗷嗷北,拂面清风习习南。谁写诗人循吏墓,巉岩一片表无惭。
猜你喜欢
联吟官廨劈罗笺,十月分司寄惠泉。身后幽宫原得所,当时采地鲍家田。
无恙(yàng)年年汴(biàn)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
曾是长堤(dī)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
汴水依旧如隋时的样子,年年东流。秋日的短亭传来一首《水调》的歌声。明月仿佛也是旧时的,静静地照耀着扬州城。
想隋朝的时候这里曾是何等繁华侈靡,如今河岸杨柳像人一般清瘦多愁,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还是靠近了歌舞之楼。
参考资料:
1、徐燕婷 朱慧国.纳兰词评注:上海三联书店,2014-1:56-57
2、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36-37
无恙:安好。汴水:古河名,隋炀帝巡幸江都即由此道。今水已湮废,仅泗县尚有汴水断渠。水调:曲调名,传为隋场帝时,开汴渠成,遂作此。
曾是句:长堤,指隋堤。玉钩斜:隋代葬埋宫女的墓地。近:靠近。迷楼:楼名。故址在今扬州西北。
纳兰此篇则明示之“怀古”,“怀古”之作是诗人咏怀的一种手法,无非是借用古人古事以抒情达意而已,可以说举凡诗词中的怀古之作都是诗人的咏怀之作。该篇亦是如此,作者借咏隋炀帝穷奢极欲,腐败昏聩之故实,抒写了自己的不胜今昔之慨。
其一为王世禛首倡,描摹红桥风物。谓其坐落于绿杨城郭,登桥四望,徘徊感叹,亦当自迷。容若和之,曰为怀古。除了“旧时明月”,其所怀者,应当还包括长堤锦缆。前者乃自然物象,指明月照耀下的扬州;后者社会事相,指隋炀帝至汴京,锦帆过处,香闻十里场景。“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汴水年年,水调声声。眼前物景似乎并无变化。上片布景,以“无恙”二字,说明一切。那么,当年经过汴水,巡幸江都的帝御龙舟及萧妃凤舸,至今又如何呢?
长堤上,清瘦绿杨,不是曾为牵系过锦帆的彩缆吗?眼下所能见到的,尽为愁思笼罩。隋帝建造迷楼,已与宫女的玉钩,一起埋葬。下片说情,以长堤锦缆与清瘦杨柳对举,说明江上景物依旧,眼下人事全非,并以玉钩、迷楼,对于当年的人和事,表示哀悼,为寄吊古之情。词章因红桥之名,哀乐交乘,与原作之徘徊感叹,同一怀抱,可谓合作。
乐天早退今安有,摩诘长闲古亦无。
五亩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辋川图。
近闻陶令开三径,应许扬雄寄一区。
晚岁与君同活计,如云牲鸭散平湖。
长相思,久别离。春风送燕入檐窥,暗开脂粉弄花枝。
红楼千愁色,玉箸两行垂。心心不相照,望望何由知。
百里乡心海雁飞,三年官况野鸥知。儿童早已占归信,弟子应能颂去思。
茅屋荒田春草草,杏花深巷雨丝丝。人生适意须行乐,驷马高车恐未迟。
清明天气如初腊,雨脚云头枉是春。阶下荼蘼开自晚,不随红紫怨东君。
寺住最幽处,半闲云外家。绿摇风动竹,红落雨飘花。
倦客频登阁,山僧屡献茶。相逢如旧识,历历问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