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三十国,中华只一隅。世运有变迁,风为乃大殊。
列强竞尚武,谋国重军储。男儿轻七尺,功名马上除。
侧闻江南镇,艳说浙东徐。少壮习军旅,平寇歼其渠。
通译工西语,卓荦贯群书。从戎四十年,所志无不如。
人多羡公遇,富贵践亨衢。我独窥公志,忧危良未舒。
外侮日以亟,勒马空踟蹰。苍茫四顾中,忠悃隐眉须。
东南沿海路,七千里有馀。孰据旅顺险,孰营威海居。
胶澳已租借,台澎更沦胥。广湾与九龙,覆辙鉴前车。
藩篱既全撤,防务患空虚。敌艘盈千数,视我频揶揄。
公任干城寄,何以效驰驱。先忧而后乐,莫负昂藏躯。
猜你喜欢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lǚ)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sháo)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白玉堂:这里形容柳絮所处高贵。春解舞: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翩翩起舞。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喻虚度年华。以逝水比光阴。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喻处于卑贱的地位。
青云:高天。也用以说名位极高。
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对立的。作者让宝钗作欢愉之词,来翻黛玉之所作情调缠绵悲戚的案,看上去只是写诗词吟咏上互相争胜,实际上这是作者借以刻划不同的思想性格特征的一种艺术手段。
但是,作者所写的钗、黛对立,并非如续书中所写的那样为了争夺同一个婚姻对象而彼此成为情敌(黛玉对宝钗的猜疑,在第四十二回“薛芜君兰言解疑癖”后已不复存在。事实如脂评指出,贾府上下,人人心目中宝黛都是一对未来的“好夫妻”),作者也并不想通过他们的命运来表现封建包办婚姻的不合理。作者所描写的宝黛悲剧是与全书表现封建大家庭败亡的主题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悲剧是贾府事变的结果。
细看词的双关隐义,不难发现“蜂围蝶阵乱纷纷”正是变故来临时大观园纷乱情景的象征。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丑祸”当然不会沾惹到她的身上,何况她颇有处世的本领,所以词中以“解舞”、“均匀”自诩。黛玉就不同了,她不禁聚散的悲痛,就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了。宝钗能“任他随聚随分”而“终不改”故态,所以黛玉死后客观上就必然造成“金玉良缘”的机会而使宝钗青云直上。但这种结合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宝钗和宝玉在对待封建礼教、仕途经济上的思想分歧,也不能使宝玉忘怀死去的知己而倾心于她。所以,宝钗最终仍不免被宝玉所弃,词中的“本无根”也就是这个意思。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老幼化服一事无,有鞭不施安用蒲。
春波如天涨平湖,鞓红照坐香生肤。
aa31鞲上寿白玉壶,公堂登歌凤将雏。
诸孙欢笑争挽须,蜀人画作西湖图。
风流浑似内家妆,也想春风不分香。
从得倾城与倾国,牡丹人道是花王。
龛灯落烬残,药灶蔼馀香。
河汉浮槎到五羊,南风吹送桂花香。村人多少来争看,狗吠仙姬会阮郎。
梦断天边飞佩霞,短筇松路趁溪斜。
归鸦山外烟如画,过雁云閒雪欲花。
跌岩琴书谁我辈,承平钟鼓自僧家。
从今载酒须同醉,兄已头童弟发华。
春意方回腊,梅花又满枝。自怜为客久,颇恨得君迟。
涉世身犹尔,攻愁酒若为。人生俱昨梦,消遣可无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