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欲落风在林,前啸狐狸后悲禽。问子行役向何所,大江自北黄河南。
江水东入海,河流日澎湃。河伯何不仁,屡作人民害。
君不见今年六月黄河决,生灵百万皆鱼鳖。况复干戈海内多,江淮浩浩常流血。
我已轻出子复尔,掺执子袪不可说。吁嗟岁阑风雪寒,长途愁子衣裳单。
樽前强起互相酌,为子高歌《行路难》。歌成予亦从此去,回首江南渺烟树。
猜你喜欢
宝梯斜级上盘空。千里亭皋一眺穷。
翠柰自生经苑地,萎花时堕佛天风。
桥横颍岸淙幽碧,日下嵩云插倒红。
暂涤六尘凭槛久,可嗟归御太匆匆。
僦居巳六年,瓦豁绽椽缝。每当雨雪时,举族集盆瓮。
微溜方度楣,骤响忽穿栋。有如淋潦辰,米麦决筛孔。
五月候作梅,一雨接芒种。菌耳花箧衣,烂书揭不动。
樵子不上山,薪炭贵如矿。生平好楼居,值此念愈踊。
数椽犹僦人,安得峻栌栱。买瓦费百钱,巳觉倒囊笼。
命工勿多摊,擘艾聊救痛。
日煖梨花雪,风吹杨柳绵。春踰三月半,梦忆十年前。
诗借莺声和,书无雁字传。东君还似旧,吾鬓叹皤然。
海红不似花红好,杏子何如巴榄良。更说高丽生菜美,总输山后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cuì)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yǎn)。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可以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参考资料:
1、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3122、(唐)李白.《李白诗集》: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172
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与之然:与这一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造:访问,拜访。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绝撇:高耸的山峰。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许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只是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仅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
城郭区区一聚埃,江山如此信佳哉。
挟龙相国骑箕去,招鹤仙人弭节来。
试问炊粱成短梦,何如煨芋拨残灰。
危亭更着文公扁,日落山空未忍回。
百岁光阴一转蓬,晚年不与少年同。
事因错处人方省,诗到穷时句始工。
献赋未逢杨得意,邻才难遇杜司空。
有时追忆升平事,犹道繁华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