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如绳直,郊园似砥平。
山为翠螺踊,桥作彩虹明。
午酌金丸橘,晨炊玉粒粳。
江村好时节,及我疾初平。
猜你喜欢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徘徊:来回移动。
为:因为。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那得:怎么会。那: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如:如此,这样。清:清澈。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空山閒长石苔钱,两度因君扫径烟。为爱林光寻宿雨,共看潭影话前年。
千峰鸟道攀云翼,一榻春灯对夜禅。此会已同宗炳社,东林长待后来缘。
虞山犹在眼,西风吹鹢首。秋光正澄澹,偷闲未可负。
遥村与近墅,画意满林薮。恍如对耕烟,直欲追子久。
生长此钓游,烟霞恣所取。始知造化师,不在绳墨守。
新霜上高枫,斜日挂疏柳。迤逦转双桡,参差写坡阜。
道似目击存,巧藉天工牖。前年咏四图,今日伤吾友。
吾画倘可成,赏音问谁某?
湘皋翠冷,正灵妃故去。遗下金钗照芳渚。抱仙根,恰又多谢华神,亲种出、一种珠明玉嫭。
盈盈岑浦外,罗袜凌波,堪与梅华共寒素。生性厌繁华,白石清泉,更留得仙人同住。
更问取,春风几时来,但冷月荒烟,悄然无语。
丁男放犊草间嬉,少妇看蚕不画眉。岁暮家家禾绢熟,萍乡风物似豳诗。
细细鳞鳞引蔓长,暖风帘幕燕飞忙。吟边多谢司花女,新织一机黄锦香。
世业今谁继,瑶编自讨论。长材归下吏,吾子好斯文。
千里风期合,三才月旦尊。眼中今落落,俗下正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