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万事付天公,白首山林不厌穷。
一枕鸟声残梦里,半窗花影独吟中。
柴荆日晚犹深闭,烟火年来只仅通。
水品茶经常在手,前身疑是竟陵翁。
猜你喜欢
饱知此手合锄犁,剩喜东归老故栖。
僧乞新诗题院壁,人扶半醉下楼梯。
少通朝籍谗销骨,晚畏京尘悔噬脐。
尚有远游心未死,梦携猿鹤渡敷溪。
秋风江上家,钓艇泊芦花。断岸绿杨荫,疏篱红槿遮。鼍鸣积雨窟,鹤步夕阳沙。抱疾僧窗夜,归心过月斜。
秀色留金凤,余芳在木犀。
日明能皜皜,风急似凄凄。
野地犹飞蝶,深林亦啼鸡。
居閒常却扫,安步辍扶藜。
红尘倦客游,綵衣归故山。
凛凛朔风劲,携手江之干。
江声万雷震,帆影孤鸿翻。
修途南尽海,冰雪凄人肝。
不但川陆险,所思在承颜。
亲膳足甘滑,家居富林泉。
怀安实败名,无为乐丘园。
好爵縻英贤,早奋冲天翰。
何人依玉树,有客隐金华。老觉身为累,时劳梦到家。
且骑山简马,谁识子阳蛙。日暮秋风起,飞尘满画叉。
湖上微风入槛凉,翻翻菱荇(xìng)满回塘。
野船著岸偎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芦叶有声疑雾雨,浪花无际似潇湘。
飘然篷艇(tǐng)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南湖上微风入槛习习生凉,随风飘动的菱荇叶子遍满池塘。
野船紧靠在春草丛生的岸边;水鸟带着波光在夕阳下飞翔。
风吹芦叶飒飒作响疑是天在下雨;浪花无边无际很像洞庭风光。
整天看着篷船飘荡在湖上,我这东归客不禁想起太湖边的故乡。
参考资料:
1、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90-91
南湖:指镜湖,即今浙江绍兴的鉴湖。槛(jiàn):指上下四方加板的船,而非通常所指临水有栏杆的建筑。一说指栏杆,似指湖边台榭上的栏杆,亦泛指台榭。翻翻:形容叶子随风飘动之状。菱荇:二者皆为可食用的水生植物。回塘:曲折回绕的池塘。此指镜湖边上的池塘。
飞夕阳:即“夕阳飞”的倒装,意谓在夕阳下飞。
雾雨:蒙蒙细雨。潇湘:原指湘江与潇水,此指湘江。
篷艇:即篷船。篷,一作“蓬”;艇,一作“顶”。东归客:指作者自己。归,一作“游”。楚乡:指作者在吴地(吴被楚灭,故又称楚地)太湖附近的旧乡。
此诗前三联均写舟中所见南湖景色,而“湖上微风”四字实为所有景物特征之根由。举凡“入槛凉”之触觉感受,“翻翻菱荇”“野船着岸”“水鸟带波”“浪花无际”之视觉感受,“芦叶有声”之听觉感受,均缘“湖上微波”而生。而“浪花无际”一句又暗递到尾联“忆楚乡”。盖因诗人之旧乡即在烟波浩渺之太湖滨,故见此“浪花无际”之南湖遂自然引起对“楚乡”之思忆。
诗人在遣词用字上颇见功力。颔联出句中的“野”字用得好,像是刻意凝练过才下笔的,其中透着一股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意蕴,而温庭筠之所以客居他乡,正是被俗事所扰。温庭筠笔下多次出现类似这般适于隐逸的景物,可见他对野趣是颇有眷恋的。还有“偎”字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船轻倚着长满青草的湖岸时的温馨、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喜爱之情。对句的“带”字生动形象地写出水鸟伴着余晖从水面飞掠而过的轻灵(轻盈)的动态美,使整幅画面活泼灵动。
颈联的“疑”“似”二字有传神之妙,以虚托实,更见南湖景色之美。“疑”字用得尤为传神,蒙蒙如雾霭之雨仍嫌太大,故用“疑”字更进一步的将雨“细”化,细到只能闻声,不能辨形的程度。古代文学中,常有将动词用作形容词的,然而若使读者可以明显感觉到词性的转变,则雕凿之迹显矣,实非上品;而观温庭筠此“疑”字的用法,词性未变,但却有形容词之效,极妙。
此诗风格清丽流美,写景如画,诗句于平淡之中见新奇,其中“水鸟”句和“芦叶”句尤为出色,宛然一幅颇富动态、明媚秀丽的春景图。
豫章祠下荐芳馨,想到先生静夜澄。世降几人闻大道,言堙何处觅师承。
坐凝盆水心方息,悟入空濛岸始登。千载讲堂人仰止,时从四百望崚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