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唏嘘枉断肠,姑胥台古草荒凉。争先莫把熊夷辱,振旅徒传柏举强。
西子鬓迷寒石洞,采莲歌散剩芳塘。三高范蠡居然在,可笑吴人恨竟忘。
猜你喜欢
莫怪申胥泪满襟,鸱夷浮去恨何深。当时败越陈长策,千载亡吴有寸心。
江渚鸢乌终古集,荒台鹿迹到今沉。寒潮暮急声犹苦,慷慨芦中作短吟。
欲知归期近,行行重携手。
掖垣隔华省,明日难邂逅。
作者六七人,峥嵘竦神秀。
藏蛰龙虎姿,风云即腾吼。
嗟予自迟暮,老骥伏闲厩。
夺珠不量力,揽臂犯牙口。
平生辛苦行,何足为已有。
政似逢毛嫱,归憎孟光丑。
忆昔待诏金马门,方伎杂遝车盖繁。黄生蔡子最绝出,高堂不奈笙歌諠。
庐陵老翁才五尺,盱母江头眼空碧。相人岂不二子如,秋风夜雨归无宅。
长身博士老一簟,皋比那博儒生酸。人生荣华无足梦,桃笙竹枕长阑干。
黄翁勿叹无家苦,华屋连云更何补。蜀庄一日不百钱,炳炳幽光二十年。
促拍繁歌沸不停,月高弦语转明星。莫令知有西邻客,独坐挑灯看六经。
落落青云器,天南一凤麟。诗书过目得,孝友发情真。
旧笏传华胄,高词见古人。腐儒迁谪地,幽抱为谁新。
寒郊桑柘稀,秋色晓依依。野烧侵河断,山鸦向日飞。
行歌采樵去,荷锸刈田归。秫酒家家熟,相邀白竹扉。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