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作寄望峰
龙门蔽洛峥两山,清伊北走经其间。一年佳赏惟有雪,尽补缺坏苏枯顽。
嗟此天生奇妙地,偏遭刳斫丁时艰。祸首胡灵继周照,造寺日役千倕般。
穷极土木意不已,山灵无术免忧患。我昨南归值晴霁,周视不禁凋朱颜。
宾阳洞古尚因势,幽暗故是鬼所寰。夺取为佛雕巨像,青螺簇脑千髻鬟。
露胸袒右尽趺坐,捧以么䯢鬅头蛮。门侧力士倚壁立,鳞甲动肘修蛇擐。
肩差足比尚不一,悉抹金碧填朱殷。最后黝黑视不审,高处似是垂花鬘。
嗟此地乃作俑始,余遂踵事日无闲。有如道左一家宅,巨壁凿空成通阛。
侧倚傍附亦不论,举椎持凿缒或攀。一龛工就费几许,径见连车倾府圜。
就中岂但司农积,恐兼司寇之罚锾。氓隶何识亦奔走,金银菽帛输无悭。
纷纷似中风狂疾,甚有妇女捐钗镮。高簇蜂房下狗窦,遍列对岸穷前湾。
自知奉佛以祈福,豪毛肯恤茕与鳏。密文酷网连连起,无辜十九填狴犴。
当时岂无有识者,目击徒有悲泪潸。窃议语未及脱口,已见流血戮谤讪。
岂料留遗到今日,犹藉只便虱阴奸。像设摧折莓苔杂,腥腐熏灼烟煤黫。
娲皇补天尚有石,谁乞补此初质还。又无壮士手巨刃,尽情为我纤悉删。
懿哉滕六善所职,玉花剪刻一律颁。回旋少覆乘巽二,抵隙投闲力尤娴。
遂使山灵霍然起,亭亭瑶立忘夙瘝。我沿濯龙池再往,寒磴滑披冻管。
鸿雁低下时留爪,高坐惜尾余白鹇。疑冰芃狐隐不渡,深罅剩有扑朔跧。
瑶林玉树各挺挺,未惜埋死幽丛蕳。昔者思公守洛日,坦怀待士无防闲。
留此纵赏属欧谢,酒车载妓来班班。我行无侣唱无和,一形一影何孤孱。
有兄遥阻太行北,极望不见天井关。荒店冻杯只独酌,烧残烛泪花斑斓。
拨灰炙砚送长夜,欹倾纸上千痕斑。重缄欲寄待明发,倒身被底如弓弯。
清伊对户亦识我,寒声丙夜逾淙潺。
猜你喜欢
蓬头稚(zhì)子学垂纶(lún),侧坐莓(méi)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yáo)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79-280页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