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稽古独优崇,诏许诸儒集禁中。花发上林春窈窕,雪晴阿阁日曈昽。
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痛定湘累惭报国,皂囊无补但雕虫。
猜你喜欢
蹉跎难自慰,不特二毛嗟。万里索游倦,十年寄食差。
冰池岂跃鲤,曦木自鸣鸦。末路躬耕好,通侯尚种瓜。
河淮重寄宠旌旄,方略频传霄汉高。中夜扁舟偕畚锸,经年匹马狎波涛。
庙堂正切宣防计,簿领仍悬抚字劳。渐看海疆今沃壤,桑田儿女献春醪。
平生梦落五湖边,竹马重来事黯然。蠲赐欢声方动地,滞淫秋水又浮天。
东南财赋无筹策,士女嬉游有岁年。春树万家烟雾里,白公堤上每流连。
直北云天朔气阴,中原生计几浮沉。
妻孥贫病仍兵革,兄弟存亡绝信音。
日暮途穷何所事,江空木落未归心。
少年磅礴今垂老,并作冰霜一醉吟。
干戈十年余,荏苒百忧至。
谁怜齿未壮,遽失彩衣戏。
扪心天不闻,空下千斛泪。
藐然一星孤,未忍随以逝。
雨湿新松楸,尘生旧鞶帨。
奈此愁绝何,况复形梦寐。
萧萧风树悲,此恨岂有既。
念昔龆齓中,从公识奇字。
一从江淮别,岁月不复记。
公寻武夷春,我友颐山桂。
此来忽相见,再拜只流涕。
忽忽悦情话,恍若已隔世。
先人有遗经,夙夜焉敢坠。
余生倘未殒,肯负平日志。
但恨不及亲,临风一嘘欷。
学术纷纭似猬毛,是非真伪析秋毫。伟哉孟氏承三圣,小辫詹詹敢惮劳。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
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绿暗红稀:花落叶茂,春光将尽。
这首词,《词综》作于真人词。玉蟾先生《诗余》作葛长庚词。《全宋词》“无名氏目”录此题,全文见《词综·卷二十四》。
这首词的主旨在于表现暮春时节落拓无依的羁旅之愁。上片浓艳,下片疏淡。
“绿暗红稀”正是李清照《如梦令》中之“绿肥红瘦”,意味着绿叶成荫,而百花凋落。从“绿”、“红”二字见色彩之艳丽,而“暗”、“稀”二字,却又给人以迟暮之感,全篇感情基调已由这四字定下,以下乐景,哀景亦由此发端。“春已暮”点明时节。“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句,画感鲜明,形象优美,洋溢着生活气息,有如春的赞歌,这里写的是乐景、“柳絮欲停风不住”句,仍写暮春之景,却使人在情绪上顿觉跌落。柳絮不能自主浮沉,因风而飘泊不定,让人联想起游子之飘泊无依的情状来,这正是句中景物的寓意。下句“杜鹃声里山无数”正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渲染悲凉气氛。“山无数”自是“乱山深处”。杜鹃一声接着一声,使人倍觉悲摧,应是哀景。词的上片就是这样通过对暮春景物的铺陈描写,由乐景引出哀景来,“柳絮”句很自然地体现出这种过度与转折,并为下片抒情留下伏笔。
下片,描绘游子形象,抒发羁旅忧愁。“竹杖芒鞋”正是颠沛流离、终日奔波的远行人之写照,“无定据”显示这远行游子的飘泊无依,同上片“柳絮”句遥相呼应。“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承接“山无数”,点明词人立足点,即游子之所在。然后用“樵子渔师”来来往往,自得其乐,反衬游子之飘泊天涯,纵有“一川风月”又有什么心思欣赏,“一川风月”意味着夜的来临,加重羁旅无归之悲慨。“谁为主”与“无定据”及以上片之“柳絮”句暗脉相通,进一层表现客身在外,无所归依的心情。
全词有一种浓厚的时代末落气氛,与南宋后期许多士人处境吻合。词中写景全是画笔,浓淡相宜。乐景暗含迟暮色调,渗出悲凉来。乐景转出哀景,浓重地渲染悲愁气氛。寥寥几笔写景却抓住羁旅特色,构成典型环境,表现主人公之寂寞孤单。全词展现出一幅暮春风月、独木横桥路上、天涯飘泊图来,富有情韵。(陶先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