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得友绝清真,盖未倾时意已亲。
枕冷不知清夜梦,眼明喜见老成人。
河倾斗落三传漏,雾散云归两幻身。
心亦了然知是妄,觉来未免一酸辛。
猜你喜欢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十年之前我们曾经分别,在漫漫征途上再次相遇。
驱马作别又将去向何处?看那夕阳下的万壑千峰。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33-434
2、史孝宜.同是离别情异样——《岭上逢久别者又别》赏析.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2013,Z2
征路:远行的路途;征途;行程。南朝宋鲍照《还都道中》诗之一:“鸣鸡戒征路,暮息落日分。”路,一作“旆”。
“马首”句:马头的方向,即将駆马而去的方向。马首:马头。《仪礼·士丧礼》:“君至,主人出迎于外,门外见马首,不哭。”
这首小诗,用朴素的语言写一次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淡着笔,不作雕饰,而平淡中蕴含深深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前两句淡淡道出双方“十年”前的“一别”和此时的“相逢”。从诗题泛称对方为“久别者”看来,双方也许并非挚友。这种泛泛之交间的“别”与“逢”,按说“别”既留不下深刻印象,“逢”也掀不起感情波澜。然而,由于一别一逢之间,隔着十年的漫长岁月,自然会引发双方的人事沧桑之感和对彼此今昔情景的联想。所以这仿佛是平淡而客观的叙述就显得颇有情致了。
这首诗的重点,不是抒写久别重逢的感触,而是重逢后又一次匆匆别离的情味。他们在万山攒聚的岭上和夕阳斜照的黄昏偶然重逢,又匆匆作别,诗人撇开“相逢”时的一切细节,直接从“逢”跳到“别”,用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语言轻轻托出双方欲别未别、将发未发的瞬间情景──“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征路偶然重逢,又即将驱马作别。马首所向,是莽莽的群山万壑,西斜的夕照正将一抹余光投向峭立无语的山峰。这是一幅在深山夕照中悄然作别的素描。不施色彩,不加刻画,没有对作别双方表情、语言、动作、心理作任何具体描绘,却自有一种令人神远的意境。千峰无语立斜阳,境界静寂而略带荒凉,使这场离别带上了黯然神伤的意味。马首所向,千峰耸立,万山攒聚,正暗示着前路漫漫。在夕阳余照、暮色朦胧中,更给人一种四顾苍茫之感。这一切,加上久别重逢旋即又别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就使得这情景无形中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它使人联想到,在人生征途上,离和合,别与逢,总是那样偶然,又那样匆匆,一切都难以预期。诗人固然未必要借这场离别来表现人生道路的哲理,但在面对“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的情景时,心中怅然若有所思则是完全可以体味到的。第三句不用通常的叙述语,而是充满咏叹情调的轻轻一问,第四句则宕开写景,以景结情,正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无穷感慨,加强了世路茫茫的情味。可以说,三、四两句正是诗人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感的交会,是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诗人还写过一首内容与此极为相似的七绝《余干赠别张十二侍御》:“芜城陌上春风别,干越亭边岁暮逢。驱车又怆南北路,返照寒江千万峰。”两相比较,七绝刻画渲染的成分显著增加了(如“芜城陌”、“春风别”、“岁暮逢”、“寒江”),浑成含蕴、自然真切的优点就很难体现。特别是后幅,五绝以咏叹发问,以不施刻画的景语黯然收束,浑然一体,含蕴无穷;七绝则将第三句用一般的叙述语来表达,且直接点出“怆”字,不免有嫌于率直发露。末句又施刻画,失去自然和谐的风调。两句之间若即若离,构不成浑融完整的意境。从这里,可以进一步体味到五绝平淡中蕴含深永情味、朴素中具有天然风韵的特点。
巫觋醉兮君马嘶,风云驱兮吹灵旗。凌浩荡兮将何之,山靡迤兮白鹤飞。
岁岁今兮望君归,君游勿远兮我民之依,山阿寂寞兮颓阳西。
不为功名不为钱,辞家十载事征鞭。匹夫那许忧天下,秋色无端上鬓边。
毕竟多愁缘识字,商量上策独逃禅。吴中今又羁张翰,一忆莼鲈一惘然。
孤高齐帝石,萧洒晋亭峰。(见《漳州名胜志》)。
境旷穷山外,城标涨海头。
金门趋讲罢,西园日暮时。繁阴交杂树,轻浪散清池。
玩芳因坐久,延月却归迟。还与同袍侣,携手咏新诗。
占胜地,胜地难摹写。二水护城闉,千山带林野。山林郁苍苍,千里遥相望。
括苍转晓色,九峰含夕阳。危栏压雉堞,嘉名寄文章。
阴晴阅变态,昼夜无故常。郊平涨潦渺沧溟,渚回澄波萦素练。
霁后遥岑历历分,雾中叠嶂濛濛见。增远目兮双明,含清辉兮四面。
奉分星之肸蚃,切宸居之眩转。邦人来此意以恭,客子临之游欲倦。
神莫睹,敬先通。言有尽,兴无穷。烟笼野以浮碧,浪射霞而涌红。
连赤松之佳气,过三洞之罡风。仰层阁而跂翼,俯浮梁而卧虹。
数征帆而引兴,瞻倦翼而省躬。接弦歌之盈耳,震鼓角之凌空。
洪钟发天半,清磬入云中。英灵降神异,膏腴生物丰。
清绝兹楼景,佳哉冠江东。
严风萃群有,蝇蚊亦无多。所憎虽去眼,若此岁晏何。
中夜揽衣裳,起视星与河。出云未还山,落叶早辞柯。
沉思不成寐,太息继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