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僻繁华盛,古寺巍然铁塔存。金屋月梅横夜雨,铜驼露草泣秋原。
六朝王气人何在,几度悲风铃自喧。尚有他年旧时字,摩挲一半没苔痕。
猜你喜欢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休息。难道个个都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参考资料:
1、关永礼.白话宋词精华:哈尔滨出版社,1992:361
2、王延梯.辛弃疾词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218
3、郑竹青.中华诗词经典第四卷:学习出版社,2011:2809
经行:经过。白头:头发变花白。
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不成:反诘词,难道。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元:同“原”。得似:真是,宋元问人口语。
上片主要抒发时光易逝的愁恨。起韵一笔包举,总言忧愁的难以摆脱,为下文分别诉说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预留了地步。在这里,词人“天真地”想通过上楼登高来摆脱令他难以忍受又无法回避的忧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满了奇趣,而他感到忧愁如有脚、又随他上楼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达上,化不可见的抽象之愁为有可以触碰与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写抽象的生动趣味,同时,“欲上······愁还”的传情方法,又为文气增加了转折跌宕的灵活之趣。接韵具体表明他所忧愁的内容,是自然也在变迁、亲朋也在衰老白头的时间不居之恨。“几处”与“多少”的限定,空处传神,包揽无限,写出了自然变迁和人生衰老之多简直无法据实计算的大愁苦。这种对于时光易逝的忧愁,是词人“时间意识”觉醒的表现,而“时间意识”又是与人对于存在的反思与觉悟有关的,是一种看似脆弱,其实深刻的对于生命虚无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产生这样深刻的生命虚无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哲学思考,而是由非常具体而强烈的生命体验所导致的。
于是,过片再进一层,揭示了导致其时间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业难成之愁。他以感情强烈的语言反复其意与反问自己:说归去吧,还是归去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意谓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业才可归隐。实际上,它传达出了词人无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业的愁苦。这样,上下片就由这两种愁苦在文理上连成浑然的一体。结韵进而揭出使自己产生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的具体触机,是那种恍若浮云一样到处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转过一层,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意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这样的转语,泄露了他“游宦成羁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狐尾单衣汉绶长,归来珍馆看啼妆。
将军幸有封侯力,忍使秦宫令太仓。
山东宪署两绝奇,古松怪石相蔽亏。耳畔或闻海涛作,眼中不见云根移。
皮皴鳞蹙涩寒雨,霜雕雪刻莓苔聚。方惊白日起潜蛟,更讶幽阴踞虓虎。
因怜二物争豪雄,壮颜毅色孰与同。阅世不今亦不古,回头几觉凡物空。
岱宗千尺云昆崙,一勺水安得良工。为我写此松石图,坐携造化入袖里。
千寻古栎笑声中,此日春风属社公。开眼已怜花压帽,放怀聊喜酒治聋。
携刀割肉馀风在,卜瓦传神俚俗同。闻说已栽桃李径,隔溪遥认浅深红。
修竹苍苍似剡川,浮觞可继永和年。
不知谁有羲之笔,欲写兰亭第二篇。
辟疆亭馆傍城阿,明月秋深带薜萝。见说时人多载酒,却令狂客梦中过。
雪破白时惊臈早,雨肥红处已春归。到头不识东皇面,看尽蜂黄蝶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