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菊先生误作州,归来谁复与同游。
蓑衣正可眠牛背,内食终非相虎头。
欲起黄陈分宇宙,能穿草树憩深幽。
相看不用多言说,须向拈花笑处求。
猜你喜欢
轻薄薄雾诘朝晴,岸柳江梅著树明。更向若耶溪上听,旁人歌唱尽春声。
早岁耽诗老不工,但余多难似诗穷。
忽来数纸丁宁甚,恍忆他时缱绻同。
幕府十年公勿厌,风霜满面我思东。
几因江发蛮夷涨,欲问渔翁借短篷。
客从军中来,遗我盈丈纸。展卷列丹青,大荒靡涯涘。
嵯峨于阗山,蜿蟺伊丽水。轮台及阳关,如在掌上指。
汉唐殊名称,回夷互迁徙。服畔靡有常,古来多战垒。
白骨沉沙窝,金刀折涧底。寒暄异中华,幅员空万里。
有壤不可耕,得民不可使。唐虞声教讫,西被流沙止。
聚米虽良谋,形势何足恃。素壁张斯图,聊识大亥趾。
绿阴浓染合欢床,花里潜踪入洞房。幽怨襟情难细语,转疑滋味胜初尝。
不知金钿何时落,谁识罗裙别有香。道是分明原是梦,风光瞥去耐思量。
日本晁(cháo)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
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18页.
晁卿衡:即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又作安陪仲麻吕)。公元717年(日本灵龟二年,唐开元五年),来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朝衡。朝通“晁”。卿:尊称。帝都:指唐朝京城长安。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传说中东方大海上的仙山。此指晁衡在东海中航行。
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白云:据说有白云出自苍梧入大梁。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郁洲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见《一统志》)。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八十四。下面是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常振国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代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他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读者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李白用“明月”比喻晁衡品德非常纯净;用“白云愁色”表明他对晁衡的仙去极度悲痛。他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
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
眇眇上古历,回环今几周。
处端稽首,上覆刘仙,一别悠忽三年。每遇临风对月,思渴高贤。忽尔遽承教字,方就审、法候安然。弟且喜,无劳齿录,存念绵绵。自愧尘缘未断,在磁洛两郡,且恁随缘。不果来期,希恕老拙无愆。首春即当拜觐,履高秋、颐素不宣。处端望,师兄通妙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