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觉皇,乘悲愿以度人。视群生如赤子,运广大之慈仁。
降福垂祐,若时之春。有萌必达,其生蓁蓁。今日何日,渐溉膏泽,愉乐且恂。
尚克均于众庶,匪独萃于一身。
猜你喜欢
山对面蓝堆翠岫(xiù),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zhuó)雨蒹(jiān)葭(jiā)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对面山上弥漫着一层蓝色的烟霭显得翠色越发浓稠,齐腰深的草染绿了沙洲。傲霜的橘柚茫茫然一片青苍,被雨水洗礼过的芦苇显得分外俊秀,隔着滔滔江水隐约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意的,是那几片到处飘飞着的枯黄凋残的败柳叶儿。
参考资料:
1、李伯钦编;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03:第205页
2、张根云译注.元曲三百首精编本:商务印书馆,2015.05:第115页
沉醉东风:曲牌名。湘阴:今湖南湘阴,在湘江下游,洞庭湖南岸。蓝:蓼蓝,一种可制作染料的草。岫:山峰。濯:冲洗。潇湘:潇水、湘水,湖南的两条大江。此处以潇湘指洞庭湖一带。
“山对面兰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这两句写的是远景。在“山对面”行走,作者看到对面山上层峦叠翠,路边的小草已长至人的半腰高,染绿了整个沙洲。一个“堆”字将山的颜色由“兰”至“翠”的情形写得有层次感,生动形象。一个“染”字将草的颜色写得型艳欲滴,同时也写出了草之多、之广。“齐腰”一词不仅说明草之高,草长得茂盛,同时也与前句的“对面”两相照应。透过优美的景色,可以感知诗人愉悦的心境。
“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写的是近景,这才真正体现出了秋意。秋天里,果实累累,成熟的橘柚,颜色青黄相间,傲然挺立在秋风中,被秋雨洗涤过的芦苇,花开丛丛。诗人描写的清新爽朗的景象以及橘柚的颜色,展现了一幅南方的初秋之景。这两句隐隐透露出诗人喜悦的心情。“隔沧波隐隐江楼”,诗人站在江边远眺,隔着烟波浩渺的江面,隐隐看到了矗立在江对面的高楼。
“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毕竟是秋天到了,虽然还有青青的草木,但万物还是开始零落,几片黄叶儿和残败的柳树告诉诗人湘潇的秋天到了。“几叶儿传黄败柳”一句写得秋意盎然,而“点破”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既有突然之意,又有自然而然之感。看到翠绿的山峦和青青的沙洲一片生机勃勃,诗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秋天要到来,直到看到几叶败柳,诗人才恍然大悟,自然之景再生机勃勃,但毕竟秋天到了,该到它掉落的时节了。
这首小令远景近景结合,意境高远、广阔,基调明快,生机勃勃,只是在末尾处顺其自然地露出点点秋意,富有特色。
铿然舍瑟春风里,弄月吟归得我情。千载真传谁会得,好将一唯振家声。
愧非磊落青云士,快读缠绵白雪歌。遥想登楼吟眺处,乡心应较月明多。
当时四海一刘备,至此已堪悲失脚。
出语翻为乐国想,是人止可偏方看。
旌旆摇摇卷碧云,元戎振旅入城闉。蜚腾广誉孚朝野,讲肄强兵动鬼神。
无数冠裳声聒昼,两行罗绮艳娇春。看看夜半朝宣室,便把金犀换玉麟。
春风揭屋沙激窗,兀然孤坐如植杠。
酒昏雨眸涩不视,案上书策徒摐摐。
独待高篇恣哦咏,顿觉精锐还躯腔。
前时官家不禁夜,九衢艳艳烧明釭。
彩山插天众乐振,游人肩摩车毂撞。
君于此时守经籍,直欲行业纯不尨。
想初嘉句落纸际,笔下衮衮来长江。
我今散懒世味薄,惟于静者心为降。
江翁萧闲梅老淡,文字酬酢交予鏦。
恨无奇丽与斗角,日策疲马参其双。
能来相从不惮数,与子赋诗倾酒缸。
绕垣乔木碧天参,松竹萧萧翳镜潭。他日携琴来隐此,林间乞我一禅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