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讶朱楼起,凌空气象殊。藻香分璧水,树色傍城隅。
剑合长虹灿,灯悬片月孤。临风惭作赋,叨醉步兵厨。
猜你喜欢
空斋不耐寂,乘兴数登楼。问月敲棋夜,翻书下榻秋。
烟光四野合,云树一天浮。吟眺浑忘去,凭栏豁醉眸。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cú)矣,岐有夷之行(háng)。子孙保之。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7-748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1-652
作:生,造就。高山: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东北。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荒:开荒垦田。作:治理。一说始。康:安康。徂:往,指百姓来归附。夷:平坦易通。行:道路。保:守住。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天作高山”,强调上天赐予岐山这块圣地。周人重视天赐,视为吉祥,连婚娶亦是如此:“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大雅·大明》)天赐岐山之后,在这根据地上积蓄力量尚须人为,诗中便主要写这一过程。之所以仅取大王、文王二人,主要是因为他们确实是岐山九世周主最杰出的代表。灭商虽然完成于周武王,但周文王之时已显示出周将代商的必然趋势,商纣王囚周文王于羑里,只能延缓而无法阻遏这一历史发展。岐山圣地经营到周文王之世,已为周武王积蓄了足以灭商的雄厚实力,包括姜尚这样足以辅成伟业的贤臣。“有夷之行”,分明是先王开创的一条通向胜利之路。
这首短诗,多人对其中个别字眼有不同的解读。如“彼作矣”的“彼”,有人解为百姓,那么“彼作矣”就是百姓们造起房屋;有人解为先祖大王,“彼作矣”就是先祖大王开创伟业。如“康”,一解为安定,安康;一解为赓,继承,继往开来之意。此所谓诗无达诂,见仁见智也。
《周颂·天作》一诗将对圣地、圣人的歌颂融为一体,着力描写积蓄力量的进程,揭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文笔犹如大河滔滔,飞流直泻,既显庄严,又富气势。短短七句,有如此艺术效果,可见诗歌作者的大手笔。
几年珍重护春寒,一箭才逢白玉阑。静色能消粗气味,异香不是古旃檀。
半生心力全抛与,万事艰难倍可欢。真到眼前偏认作,画中看又梦中看。
相期紫陌听鸡鸣,又报金屏录姓名。红日正当双阙丽,碧天遥指片鸿轻。
尝来冷暖应知味,语到闾阎不尽情。二十四年青眼在,一时翘首望君行。
眩瞀知阴久,茶瓯不厌浓。
第忧沉稼穑,宁问浸芙蓉。
天阔翻盆雨,云昏淡墨峰。
长安鼎烹者,列坐正撞钟。
几曲江村雨外明,钓矶渔屋入新晴。
参天乔木浅深绿,盖水圆荷先后生。
归梦每烦春鸟唤,故林可忍晓猿惊。
功成共祖东门道,不负溪山旧主盟。
法象冥濛失巨纤,连朝风雪费妆严。谁将尘世化珠玉,好与贫家聚米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