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征淮右身何远,怅望江南眼欲穿。天入故乡山几点,云低旅帐路三千。
紫金草木连森戟,清镜波涛渺画船。只恐剑锋虚用尽,平芜落日思茫然。
猜你喜欢
扁(piān)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tīng)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襟。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参考资料:
1、陈长喜.中国历代词曲赏读.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332页
扁舟:小舟。
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上阕写自己背井离乡,像“旅雁孤云”一般凄苦,回首中原战火纷飞,不觉涕泪沾巾。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下阕写眼前萧条的秋色,更增添了旅人辞乡去国的愁思。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全篇以景寄情,动静交错,色调苍暗。用“扁舟”、“旅雁”、“孤云”、“汀洲冷”、“枫叶芦根”等典型的深秋景物,烘托出诗人的凄楚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国事的忡忡忧虑,唱出了时代的悲凉之音。
洗蔘池水甜于蜜,玉堂仙翁发如漆。膝前文度更风流,尽卷风流入诗笔。
长松手种欲摩天,海岳楼空落照边。古来说有辽东鹤,仙语星星谁为传。
五百年间异人出,却将锦绣裹山川。
平生迂拙寸心孤,何幸身亲往哲途。借问山川群草木,当年曾识晦翁无。
挝羯思唐,洗桐悲蜀,小小檀槽如故。唤起轻雷,旧声堪忆,苍凉苑花宫树。
有九百年来事,两弦怅谁诉。
春何许。向梨园、听残银甲,重奏入、兵骑淮西无数。
爪雪在天涯,尽千金、抛与飞絮。好事才人,唱旗亭、都是新句。
但寒沙吹舞,又对燕山风雨。
少年倾盖海之滨,白发相逢意转亲。三伏偶乘偷暇日,一枰聊作暂闲人。
官清已怪腰金晚,诗好因缘梦笔新。火急著成封禅颂,属车方欲议东巡。
南谷霜松老,伤哉一窖尘。学迂穷有鬼,诗在护无神。
往日同参尽,残年入梦频。遗书谁挂眼,衣钵付何人。
佛灯已暗还吐,旅枕才安却惊。
月色看成晓色,溪声听作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