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茅徇国效殷勤,晚节犹能不负君。千载首阳山下土,腥膻何得到清坟。
猜你喜欢
目觐黄舆海上沈,心如百炼更坚金。万分不展经纶志,终把纲常尽力任。
节义双全作宋人,生惭无路报成均。遗碑俨有忠贞气,三百年来护鬼神。
去郭来寻隐者居,柳阴假步小篮舆。每期会面初偿约,却计论心旧得书。浅绿垣墙绵薜荔,淡红池沼映芙渠。为言肯共留连饮,涧有青芹罟有鱼。
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
萧条虏(lǔ)尘净,突兀(wù)天山孤。
封将军新近消灭了胡人的主力,战士们和战马也都大口地喘着粗气。
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一片萧索、寥落,险峻的天山依旧那么孤单地高耸屹立。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都护:此处指封常清。
虏尘净:一作“虏塞净”,指没有战争。天山:横贯新疆中部,西部入中亚西亚,全长2500公里。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主要描写边疆安宁时战士们的生活情景。
前二句,“气亦粗”写出战士们征战极为辛苦劳累,又可见战士们因战胜敌人而士气高昂,欢欣鼓舞,还可见战士们为来之不易的安宁而高兴的同时,也有稍加休憩的愿望。如此复杂的思想感情,诗人准确地抓住了人马都大口呼吸的典型细节,并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想必当时诗人和战士们一样,也是“气亦粗”,于是抑制不住内心那份创作冲动,感而为义,发而为诗。
后二句,“净”字极言边塞十分安宁,也饱含着胜利的喜悦,还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咀嚼。“孤”字既写出了天山突兀而出的奇景,更是诗人面对边疆安宁、寂寞的景象时放达心境的体现。“虏尘净”、“天山孤”两相对照,生动地反映了以前胡人驰骋天山,曾经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如今天山依旧,胡人已遁迹远去这一变化过程。
全诗读来,如闻战阵的战鼓之声,短促有力,铿锵动人,掷地有声,毫不拖泥带水,于极短的篇幅中,有叙事、有写景,形象地刻画出边塞平静时的生活情景,表现了诗人奋战边塞的万丈豪情和卓越的艺术水平。
天竺参禅最上头,香风拂拂近瀛洲。湖光似练浮虚阁,春柳如烟载雪舟。
到此定知心了世,从来一任海为沤。山僧亦道忧时事,开府何曾上庾楼。
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
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
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
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
我皇有四海,何用穷玄冥。
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
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
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
君不见新都侠客汪士能,意气磊落形骸真。须髯如戟鬓如猬,泰山一掷轻千钧。
大腹便便亦何有,半生但贮宜城酒。日倒青莲三百杯,家藏白堕五千斗。
暮春三月日颇长,杏花半落梅子黄。先生白眼空四海,却来岩市登君堂。
堂上吴生宛如玉,座右方生迥超俗。博山炉中沉水香,玳瑁玻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