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为短兵,其势险危。疾逾飞电,回旋应规。武节齐声,或合或离。
电发星骛,若景若差。兵法攸象,军容是仪。
猜你喜欢
惟圣皇。德巍巍。光四海。礼乐犹形影。文武为表里。
乃作巴俞肆舞士。剑弩齐列。戈矛为之始。进退疾鹰鹞。
龙战而豹起。如乱不可乱。动作顺其理。离合有统纪。
弩为远兵军之镇。其发有机。体难动。往必速。重而不迟。
锐精分镈。射远中微。弩俞之乐一何奇。变多姿。退若激。
进若飞。五声协。八音谐。宣武象。赞天威。
穷武者丧。何但败北。柔弱亡战。国家亦废。秦始徐偃。
既已作戒。前世先王鉴其机。修文整武艺。文武足相济。
然后得光大。乱曰:高则亢。满则盈。亢必危。盈必倾。
去危倾。守以平。冲则久。浊能清。混文武。顺天经。
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chuò)。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tà),往来无踪辙(zhé)。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弥:更加。辍:停止。
遂:于是。
积:聚,累积。峡:两山夹水处。俄:突然间。
垅:丘垄。沓:多而重复。辙:车轮压出的痕迹。
蔽:遮盖。冬夏共霜雪:庐山由于襟江带湖,地势高峻,即使在夏天,也非常清凉。
此诗是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好山泽之游的谢灵运,来到庐山,并登上“绝顶”,实现了夙愿;放眼四顾,只见“积峡忽复启”、“峦垅有合沓”,这壮丽的自然景色使诗人感奋。
这诗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明代钟惺、谭元春合编的《古诗归》,录有谢灵运这首《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只有六句:
积峡或复启,平涂俄已闭。峦陇有合沓,往来无踪辙。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他们对这诗很是欣赏。钟云:“六句质奥,是一短记。”谭云:“他人数十句写来,必不能如此朴妙。”可是谢灵运的游览诗,绝没有这样寥寥数语的;《古诗归》所录,实是残缺不全的一个片断。至少,根据《文选》李善注等古籍记载,这诗前面还有六句:
山行非前期,弥远不能辍。但欲淹昏旦,遂复经盈缺。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而且,按谢诗的一般习惯,在《古诗归》所录六句的后面,很可能还有许多句,只是不见记载罢了。总之,钟、谭二人拿残诗当完篇来评论,近乎盲人摸象。他们因此受到后人反复讥刺,这事情也变成文学批评史上一个有名的笑话。
可是,撇开学问不谈,人们是否注意到:这诗究竟是残缺的好,还是比较完整的好?至少,《古诗归》所录六句,作为一首诗看,除开头有些突兀,总体上是不错的,诗意集中,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如果加上另外六句,就显得拖沓、累赘,节奏平缓无力。
后先已喜轿咿哑,驿路泥乾不惮赊。回首故人程渐远,青山从此白云遮。
青天有右目,昏明不常开。
常时翳云气,古监生莓苔。
秋夜特清彻,乃顾渐西回。
灵兔不捣药,是夜无纤埃。
与君玩流景,置酒临层台。
单衣湿白露,鸣鴈方南来。
以言欢未终,鴈声一何哀。
静夜沈沈月色明,遥瞻南极老人星。祥光分映连牛斗,瑞彩生辉耀丙丁。
永为君王符万岁,式同臣子际千龄。昌图肇运雍熙治,皎皎横河四海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