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
隔林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
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猜你喜欢
表里山川旧楚畿,筑关乘险事皆非。
槎头鱼尽无新语,岘首人亡失隐扉。
云外煮茶僧室静,江边酤酒客帆归。
我来驻节无言久,为有春流可梁衣。
方城汉水旧城池,陵谷依然世自移。
歇马独来寻故事,逢人唯说岘山碑。
终古沧桑几劫灰,行人过此一徘徊。依然汉水浮天去,不见庞公上冢回。
《荆楚岁时》思续记,《襄阳耆旧》有余哀。我来欲伴鹿门隐,莽莽平芜但草莱。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jiě)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chá)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不要把阿胶向黄河里倾倒,这里上天的意思难以明了。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三千年后黄河才澄清一次,你又何必着急报告好消息。
参考资料:
1、韩兆琦编著.唐诗选注集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25-626
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1363-1364
莫把阿胶向此倾:语出庾信《哀江南赋》。阿胶,药名,据说将其投入浊水,可使浊水变清。
解:能。通银汉:古人说黄河的上游叫通天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连。银汉,银河。应须曲:双关语,既是说黄河的曲曲弯弯上通天河,也是说人们只有逢迎拍马不走正道,才能混进朝廷,谋取高位。汉代民谣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即是此意。出昆仑:先秦人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至张骞上考河源才知不是。这里仍是姑妄言之。
高祖誓功衣带小:意思是无论今后出现什么事情,你们的领地也将世世代代传下去。与汉乐府中的所谓“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相同。仙人占斗:意指权贵把持朝政。占斗,指严君平观测星象。客槎:指张骞乘槎上天。槎,木筏。
罗隐的这首《黄河》,表面上借用黄河的特点和典故来对其施以赋咏之辞,实则为借事寓意,对唐末昏暗的社会现实作了真实写照,尤其是大力抨击和讽刺了唐代腐败的科举制度,令士心为之一振。
首联“莫把阿胶向此倾”借意于庾信《哀江南赋》:“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其意云,即使用再多阿胶也无法将黄河之浑浊澄清,纯为徒劳无功之举,以此为喻,暗示当时科举取士之虚伪;“此中天意固难明”,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举不胜举,谁能真正明了天意。将讽喻之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言论大胆而尖锐。
颔联“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以具体描述黄河之“曲”与“浊”来进一步描画科场黑暗之现实状况。黄河自古即有“九曲”之说,郦道元《水经注》曰:“黄河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刘禹锡《浪淘沙》词有“九曲黄河万里沙”,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九一高适《九曲词》解题:“《河图》曰:‘河水九曲。’”这里以黄河之“曲”通“银汉”为题,一语双关,所谓“曲”,表面上指黄河河道的蜿蜒曲折,实际上指科举考试中各种见不得人的不正当手段与途径,而“银汉”在古代诗词中常指人主或朝廷,这样看来,一般士人渴望投身仕途之途可谓难于登天,官场科举之腐朽不堪于此更可见一斑。后句中的“昆仑”是古人误解的黄河发源之地,“才出昆仑便不清”,从源头上就是“浊”,此中寓意显而易见,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批判,也是对不公正社会的鞭笞。
颈联“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其间包含了两个典故,从具体层面上揭示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前者是汉高祖平定天下、分封群臣时的誓词,意为保王公贵族之爵位永存;后者是张骞寻黄河源头遇仙之事。两句合意,可知一般的寒门士子想要出将入相是比登天还难的。此句从另一个侧面再次抨击了社会的不公,怀才不遇之感也暗含其中。加上尾联的“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一声无奈的感叹,愤意难平,是对上天的控诉,是对统治者的不满,是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这首诗切定黄河,而又别有所指,寓言写物,巧妙贴切,新警深刻,构思独特。诗人对于晚唐混乱黑暗的现实作了痛快淋漓的揭露和鞭笞,在此类诗作中很具有代表性。
飘零洛社数遗民,诗酒当年困恶宾。
元亮本无适俗韵,孝章要是有名人。
蒜山小隐虽为客,江水西来亦带岷。
卷却西湖千顷葑,笑看鱼尾更莘莘。
小院声声玉漏稀,遥知清露湿柴扉。微濛曙色鸡声乱,人静窗纱鸟影来。
曾记龙门御李时,汪汪千顷玉为姿。兴来共酌三山月,别去难裁尺素词。
庐岳峥嵘瞻气色,秣陵佳丽助吟思。狂余潦倒衡茆下,犹慰云霄有故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