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封禅日重光,天子垂衣历数长。
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日观仙云随凤辇,天门瑞雪照龙衣。
繁弦绮席方终夜,妙舞清歌欢未归。
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裴回天上游。
借问乾封何所乐,人皆寿命得千秋。
千年圣主应昌期,万国淳风王化基。
请比上古无为代,何如今日太平时。
猜你喜欢
大鹏飞兮振八裔(yì),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yú)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mèi)。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tì)。
大鹏奋飞啊振过八方,中天摧折啊力量不济。
所余之风啊可以激励万世,东游扶桑啊挂住了我的左袖。
后人得此消息而相传,仲尼已亡,还有谁能为我之死伤心哭泣。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16-317
2、余恕诚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78-279
路:应为“终”之误。八裔:八方荒原之地。中天:半空。摧:摧折。
馀风:遗风。激:激荡、激励。万世:千秋万世。扶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在太阳升起的地方。古代把太阳作为君主的象征,这里游扶桑即指到了皇帝身边。挂:喻腐朽势力阻挠。石:王琦辑注《李太白文集》注云:当作“左”。左袂,即左袖。
得:知大鹏夭折半空。“仲尼”句: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难受。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打开《李太白全集》,开卷第一篇就是《大鹏赋》。这篇赋的初稿,写于青年时代。可能受了庄子《逍遥游》中所描绘的大鹏形象的启发,李白在赋中以大鹏自比,抒发他要使“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的远大抱负。后来李白在长安,政治上虽遭到挫折,被唐玄宗“赐金还山”,但并没有因此志气消沉,大鹏的形象,仍然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飞。他在《上李邕》诗中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也是以大鹏自比的。大鹏在李白的眼里是一个带着浪漫色彩的、非凡的英雄形象。李白常把它看作自己精神的化身。他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就真像一只大鹏正在奋飞,或正准备奋飞。但现在,他觉得自己这样一只大鹏已经飞到不能再飞的时候了,他便要为大鹏唱一支悲壮的临终歌。
诗歌的头两句是说:大鹏展翅远举啊,振动了四面八方;飞到半空啊,翅膀摧折,无力翱翔。两句诗概括了李白的生平。“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意谓大鹏虽然中天摧折,但其遗风仍然可以激荡千秋万世。这实质是指理想虽然幻灭了,但自信他的品格和精神,仍然会给世世代代的人们以巨大的影响。“游扶桑”暗喻到了皇帝的身边。“挂石袂”的“石”当是“左”字之误。严忌《哀时命》中有“左袪(袖)挂于扶桑”的话,李白此句在造语上可能受了严忌的启发。不过,普通的人不可能游到扶桑,也不可能让衣袖给树高千丈的扶桑挂住。而大鹏又只应是左翅,而不是“左袂”。然而在李白的意识中,大鹏和自己有时原是不分的,正因为如此,才有这样的奇句。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前一句说后人得到大鹏半空夭折的消息,以此相传。后一句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但如今孔子已经死了,谁也不会像他当年痛哭麒麟那样为大鹏的夭折而流泪。这两句一方面深信后人对此将无限惋惜,一方面慨叹当今之世没有知音,含意和杜甫总结李白一生时说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非常相近。
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
杜陵花竹怨离居,驿使遥传日下书。啼断西风原上鸟,海天愁思正纷如。
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寒花发黄采,秋草含录滋。闲居玩万物,离群恋所思。
案无萧氏牍,庭无贡公綦。高尚遗王侯,道积自成基。
至人不婴物,馀风足染时。
不见君来久,冤深意未传。冶长空得罪,夷甫岂言钱。
直道天何在,愁容镜亦怜。因书欲自诉,无泪可潸然。
旧说乘骢老,新来衣绣人。
眷方隆嗣圣,世已厌成均。
景晚迟鵷序,边秋忆虎臣。
家声传庆历,忠惠岂前身。
芳草青归,梨花白润,春风又入昭阳鬓。绣窗日静绮罗闲,金镏二八人如蕣。
碧字题眉,红香写晕,青鸾玉线裙榴衬。若教阿母不须疑,妆台试向飞琼问。
诸公方衮衮,无地著斯人。万里夔州守,中朝禁省臣。
孤帆秋上峡,五马晓班春。想见怀明主,登临白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