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无屯云,孤峰出乱柳。前驱白登道,顾失飞狐口。
遥忆代王城,俯临恒山后。累累多古墓,寂寞为墟久。
岂不固金汤,终闻击铜斗。交欢初仗信,接宴翻贻咎。
埋宝贼夫人,磨笄伤彼妇。功成行且薄,义立名不朽。
莫慎纤微端,其何社稷守。身殁国遂亡,此立人君丑。
猜你喜欢
此地曾居住,今来宛(wǎn)似归。
可怜汾(fén)上柳,相见也依依。
我故地重游,宛若以前从外地回家。
汾河岸上袅娜垂柳,似乎还识旧人,欲著人衣,依依难舍。
参考资料:
1、陆坚.中国咏物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83-84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203-204
宛似:好象。归:回到家里。
可怜:可爱。依依:形容柳树对人依依惜别的情态。
诗人重游小时居住地,恍然多少往事涌上心头。诗人感慨万千,浮想联翩,千头万绪,欲言还止,而诗人只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汾上柳”,所抒之情是重返旧地的欢快喜。柳树本是一种没有感情的植物,而诗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树以动人的情感。诗的语言很平常,如说白话,可是一个“归”字写出了诗人对旧居的怀恋,故地重访,就像当年回家一样,自然而然,信步走来,写出对环境的熟悉和亲切感。旧地的一切,都像自家人一样朴实真切,亲在骨子里。就连汾河边的柳树,微风拂来,依依流连,像是对作者打招呼,亲昵可爱。
诗的后两句比拟手法新颖、别致。特别是“也依依”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柳树的娇娜可爱,而且把柳树对作者的不舍之情、留恋之意,生动地表达出来。而这种动人的话态,是作者重到“此地”,即题中“平阳郡”的心境的具体写照,是“宛似归”的形象描绘。这种物与情、情与境交织在一起的描写。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使所咏之物栩栩如生,使所抒之情历历可睹。而且不正面说自己见到河边柳树生起依依之情,却说柳对人依依,对面下笔,赋予柳以人格和情感,便使诗中平添一种感情交流的温馨之情,艺术效果高超。
诗人撷取河边杨柳意象来传情达意。自古即有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古诗中亦屡见不鲜,诗人能化陈出新,意巧语奇。诗中即浓缩了诗人哽咽难述的追怀,记载着诗人当初与旧邻长亭送别、依依不舍的动人画面,也凝聚着诗人对故地的深厚感情。言短而意长,语浅而情深,杨柳依依之貌形象生动,俏如丽人,直有画面效果。
当年图画知何处。如今身向沧洲住。吾亦爱吾庐。芸窗几卷书。青山天际小。目送飞鸿杳。试问钓鱼船。芦花浅水边。
高楼岌嶪势凌空,乘兴披襟欲御风。地控河山开莽苍,云连晋豫入洪濛。
野花寂寂春芜绿,废苑愔愔落照红。曾是广成传旧迹,何年蹑履上崆峒。
日光亭午时,赫若熔黄金。
鸣鸢不生风,流云不成阴。
赤地有焦土,烈野无沃霖。
涸潭深幽幽,枯岳高岑岑。
火龙将焚鬣,阳乌多渴心。
肌肤非木石,絺綌烦衣襟。
冰盘不可见,空对琼玖吟。
古郡见郎山,海云遮一半。
阳乌出沧波,光彩临砚桉。
小吏抱牍来,磨墨为点窜。
岂以岛屿人,百事皆漫漫。
朝廷通守任,不使守专断。
是恐缪其才,民劳乃生乱。
辛勤虽然多,鱼蟹莫和筭。
夜月上蓬瀛,偷闲举杯看。
因行计较足,少别休兴叹。
前辈风流画里诗,六人异代不同时。清平一曲多春兴,只许金华太史知。
空岩绝壑涧之阴,芳馨独隐幽深。相遇千年,相思寸心。
是谓同心断金,渺难寻。绿叶红丝,扇头题罢,远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