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养来来岁月深,笼开不见意沈吟。
也知只在秋江上,明月芦花何处寻。
猜你喜欢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这是一首意境凄迷朦胧的送别词。全词以景语结情,熔情入景。词中选取满溪之苹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此词获得了独特的艺术魅力,送别词中别具一格。
起首一句,写送行途中所见景象。“苹满溪。柳绕堤。”青苹满溪,其含意无异于芳草萋萋,亦是关别情。垂柳绕堤,则暗示沿曲曲溪柳送行之远。熔情入景,寓事于景,意蕴包孕很丰富,语言却极简练,只六个字。“相送行人溪水西”承上,点明送行之事,也点明全词的词旨。千里送行,终有一别,“溪水西”就是送者不得不止、行人终于别去之处。无限凄惘,见于言外,因为水西一别,行人已经渐行渐远,则送者不得不返。歇拍即写送者归来所见景象:“回时陇月低。”陇月即山月,山月低垂,则天将拂晓。可见,送行之时是拂晓之前。古人远行,多启程于黎明之前甚至夜半时分。“回时”二字,写送者沿送行原路折回。方才顺此路送行,此时逆此路返回,却是孤身一人,唯有低垂之陇月,照见形单影只而已。“陇月低”三字,妙景物之特征与情感之特征相似。此句陇月之低垂,与送者心情之低沉,特征完全相同;低垂的陇月,正象征着低沉的心情。
上片描写送别情境,下片则转写别后情境。过片两句,纯为景语,写的是:拂晓之后,山水原野,烟霭霏霏笼罩,寒风凄凄交加。而送者的心灵,同样笼罩凄迷怅惘之中,这景语又正象喻着心情。这两句不但有景象吻合心情之妙,而且有声情吻合词情之妙。这两句共六字,字字皆阴平,构成凄凉之调,读来愈觉其凄楚。“重倚朱门听马嘶”写:送者已回到家门,可是仍不能平静,因为家门反而触动了伤心 怀抱,所以送者转过身来,背靠朱门,面向远方,重新举目眺望行人所去的方向,可是,只听得路上过往的马嘶声,再也不见那人的影子,声声马嘶想必紧揪着送者的心。结句“寒鸥相对飞”将凄迷的词情推到极致:此时,天地间唯有那霏霏晓烟中飞来飞去的寒鸥,与孤独的送者相对。人鸥相对,只是一片静默而已;这静默之中,包含着无限的悲哀。此句还含蓄地点出送者为女性,行人为男性。温庭筠《河传》词云:“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可与此词参看。抒情主人公送行归家,闻路上马嘶声,犹倚门倾耳而听。一个“听”字,写出其心动神驰之状,而一个“重”字,则其念兹兹之情亦可想。骑马去者必为情郎,则“倚朱门”者自是怨女。对此作者偏不于明处交代,只从“听马嘶”一幕曲折透出。
此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是词调声情与词情妙合无间。全词用平声,其音低抑,如诉如泣,而且句句押韵,韵脚既极密,声情便紧促。特别是过片二句,全用阴平声,尤见低抑。低抑的韵脚、字声与急密的韵位构成一部声情悱恻的凄调,与词情表里一致,相得益彰。
前星炳焕领孙星,环拱中天日两轮。
四叶重光同圣世,千秋佳节近生辰。
本支秀茂且复且,典学熙明新又新。
喜入威颜天一笑,寿觞分赐一枝椿。
万里音尘绝。
千条杨柳结。
不悟倡园花。
遥同羌岭雪。
春心自浩荡。
春树聊攀折。
共此依依情。
无奈年年别。
蒸云炽结炎威稔,紫禁传宣驰内品。颁冰首及辅臣家,三伏歘成秋气凛。
寒光莹澈带恩辉,圭角峥嵘出天禀。红尘不敢傍朱门,溽暑何由近华寝。
无瑕独惬水精盘,荐冷潜被文石枕。池凤应思引轻喙,鼎梅亦觊清馀饪。
蜗庐穷处厌烦酷,嘉惠分沾幸尤甚。儿童惊目且相欢,蝇蚋窜身宁自审。
荷公借润变焦枯,食蘖肺肠方渴饮。强持累句冒钧衡,深愧才华非鲍沈。
波面参差万萼红,直忧绛蜡日边融。
却应绝艳无仙骨,何事清香属钓童。
绿芰间成新样锦,画船撑动乱霞丛。
便能移植金堤畔,早恨曾淹浊水中。
一等生成劳化匠,独教荣落对熏风。
逢时得地俱难偶,古来贤才与尔同。
结绮临春贮丽华,吹香偶到野人家。
霜明月白纱窗净,但见梅诗不见花。
醉陶为尔早辞官,醒屈曾将当夕餐。
我爱露丛深似染,晓寻特地犯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