畴昔曾赓殿阁凉,君恩重管旧□□。
□□□□□□诮,贺八惟宜道士装。
社里戴花□□□,□□□□□差强。
摩挲壁记怀今昔,□□□□□□□。
猜你喜欢
绿树新回合,斜窗旧邃深。壶觞如栗里,岁月似山阴。
半世怀清隐,何年得此心。借床眠不熟,酒力横相侵。
两鬓闲时为国苍,况乘五马小腾骧。方当赤地頞皆蹙,据尔黄堂心独凉。
雷雨影从千里快,犁锄忽起一时忙。少宽郡守汉丞责,幸不空餐粟一囊。
秋水四五尺,暮山三两峰。浮云白毫相,落日紫金容。
蓑笠前村笛,楼台古寺钟。殷勤小平远,图画记渠侬。
每叹经年别,人生有几年。关河长问道,风雨独随缘。
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徽猷不及此,空愧白华篇。
金关叩户,玉锁扁门,闲里不做修持。杳默昏冥谁会,舞弄婴儿。睡则擒猿捉马,醒来后、复采琼芝。每依时,这功夫百日,只许心知。自在逍遥做就,唯舒展,红霞光彩敷披。罩定灵明,方见本有真慈。一粒神丹结正,三重焰、紧紧相随。遇瑶池,透青霄、顶上无为。
言经羊傅里,千古思悠然。叠嶂依祠庙,清流绕墓田。
策勋吴沼后,堕泪岘碑前。今日筹边事,谁能媲昔贤。
荆(jīng)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虎以为然,故遂(suì)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荆宣王:楚宣王。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食:吃。子:你。无敢:不敢。天帝:上天。使:派遣、命令。长:长官,首领。这里作动词,意为“做……首领”,掌管。逆:违抗。以......为......:认为......是......。不信:不真实,不可靠。遂:于是,就。走:逃跑。以为:认为。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chuō)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