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带汗入山中,霜满风篁雪满松。
只是山寒清到骨,也无霜雪也无风。
猜你喜欢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做得许多声。
夜宿山寺,夜半听见水声,误为下雨了,待清晨起来出门一看,才发现天空晴朗,原来昨夜的声音并非雨声,而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发出的声音,终夜响个不停。
顺流而行,发现山泉在半山坡流下时叮咚作响,流入山下溪水后,由于水路宽平,就不再像在山里那样因水流曲折而发出冲激的声音。
参考资料:
1、章楚藩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105-108
“流到”二句:指前溪水深面阔,不像在山里因曲折而易致冲激作声。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与此诗含意相近。后人因把“在山”、“出山”比喻在野、在朝。
此诗第一句“初疑夜雨忽朝晴”,写诗人夜宿山寺,听到屋外水声,初疑夜雨,待次日早晨起来,才知夜里根本没有下雨。一个“疑”字,暗示诗人当时未尝实地观察,“夜雨”的判断乃是出于推测,这就为以下“忽朝晴”三字留下余地,显得极有分寸。
“夜雨”的错觉来自第二句:“乃是山泉终夜鸣。”原来扰了诗人一夜清梦的原来是急湍而下的山泉。山泉下泻,冲击山石,终夜响个不停。在睡意朦胧中产生某种错觉,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句是符合生活逻辑的。
第三句紧承上句,进而写出山之后的山泉在山中“终夜鸣”,那是因为水道弯曲不平,故而潺潺作响。这一句说山泉“流到前溪无半语”,那是因为河床变得宽阔平坦,故而静寂无声。可见由于所处环境的改变,同一种事物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末句“在山做得许多声”,是诗人针对上述事实所发的议论。冷冷一语,讽刺辛辣有力,有如画龙点睛,全诗的主旨在这句议论中被明白地点了出来。从字面上看,诗人讥讽的对象是山泉,其实弦外有音,别有深意。它讽刺了那些在做官前指点江山,高谈阔论,慷慨激扬,忧国忧民,但是一但掌握了权力,有了一定地位,就和其他昏官一样尸位素餐、了无建树了。此诗说明很多官员一但成了利益既得者,就把自己的抱负和群众利益抛于脑后了。
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第一,它采用了传统的“比”的手法,借事寓意,以物比人,构思十分巧妙。第二,叙述与议论有机结合,使议论立足于具体事件的基础上。第三,语言平易浅近,笔调幽默轻快。
清泉绕砌流,境界极深幽。
有客暂投宿,羡君长此留。
诗成云满磵,人静月当楼。
忽听清猨啸,南山山树秋。
徒旅已屡憩,过山知几峰。
空畦鸣野水,坏道拱寒松。
醁酒自能暖,褐裘初御冬。
朝饥久未食,林寺已鸣钟。
未信须眉梦里真,龙眠老手负高邻。寿觞有咏多名笔,便作山中不老人。
秋深南浦一帆回,高阁临江复壮开。孤屿乍晴云独去,寒潭初静雁飞来。
废兴多少同怀古,吟眺流连总爱才。遥忆子安词赋地,夕阳歌舞易相催。
清池夜来雨过,长新萍无数。破凝碧、款款蜻蜓,飞来还又飞去。
映画阁、光浮藻影,花梢冉冉斜鹃暮。感人生、无异朝露。
子夜登车,丁年佩印,受寒风暑雾。每自问、半世羸躯,殉人何事自苦。
官初成、仲翁病告,秫未熟、渊明词赋。古之人,思重其身,渺焉予慕。
莎阶蚁战,蜜桶蜂酣,尚决然出处。君不见、云间野鹤,独远尘世,水里游鱼,不思林麓。
任天者逸,知天者乐,狂吟大醉三千首,尽风流、文彩惊人句。
朝簪股后,镜中未见霜毛,俯仰一笑今古。南山种豆,曲水流觞,引高情趣。
却远胜、羔裘五缄,退食委蛇,虎钮三斤,钤书旁午。
悠游万卷,商量千载,孟光喜逐梁鸿隐,更门生、儿子同欢聚。
殷勤问字人来,载酒相看,定然不拒。
买山晏坞近天根,遥忆春深正灌园。一树烂红樱著子,满林鲜碧竹生孙。
少陵只拟还韦曲,安石端宜得谢墩。归老会寻凌道士,采芝烧药了晨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