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寅隅斗转魁,三阳和气入春台。鉴中华发浑霜雪,七十四从头上来。
猜你喜欢
五十年过犹作客,二千里远秖思家。春生书带窗前草,香蔼椒盘席上花。
曳裾谈笑殿西头,忽听征铙从冕旒。凤盖行时移紫气,
鸾旗驻处认皇州。晓题御服颁群吏,夜发宫嫔诏列侯。
雨露涵濡三百载,不知谁拟杀身酬。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根据理解,结合注释46及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但是元好问尊奉的是儒家的“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因此,元好问不同意苏轼的观点,批评了“俳谐怒骂”的语言风格。元好问认为“曲学虚荒”,“小说欺”,谨奉儒家诗教,这也体现了他保守的一面。
雪霰今朝集,寒冰昨夜坚。幸存东郭履,不赋北门篇。
客路黄云外,乡书白雁边。关河无锁钥,偏阻未归船。
不倚军功有侠名,可怜球猎少年情。戴铃健鹘随声下,
撼珮骄骢弄影行。觅匠重装燕客剑,对人新按越姬筝。
岂知儒者心偏苦,吟向秋风白发生。
退红衫子乱蜂儿。衣宽只为伊。为伊去得忒多时。教人直是疑。
长睡晚,理妆迟。愁多懒画眉。夜来算得有归期。灯花则甚知。
岸曲频移柂,巾攲独倚樯。月分云外影,风进水边凉。
宿鸟树三匝,佳人天一方。清斯缨可濯,谁为赋沧浪。